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今日內容 ⇠ 他 家 的 味 道,始 於 光 緒 年 間

奧修說的肉食是能量的互動、是自由的、無束縛的,

昆德拉說的肉食是機遇的、偶然的、命定的,

高達說的肉食是刺激的、有今生沒來世的、哲學的,

小津安二郎說的肉食是溫柔的、隱藏的、非愛的,

畢卡索說的肉食是經驗的、性慾的、美好的,

夏卡爾說的肉食是聖潔的、救贖的、唯一的。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 孫學明把子肉店的附近

下澱、鐵路二九宿舍


「2020/01」

請原諒我,開了個玩笑

把“肉食”換成“愛”才是名人原話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現在的豬肉價格屬實是特別的貴了。

想往年間,牛肉是貴的,自不必說,而後放羊的人逐漸減少,羊肉價格也漲了起來。豬肉一直扮演著生活必須品的角色,即可做菜加點葷意,也可專門燒製肉食解饞,但沒想到有一天豬肉也成生活的奢侈品。

豬肉和愛一樣變得不是那麼唾手可得了,我們不得以以嚴肅的面孔來面對它。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其實,剛開場的這一小段寫於兩個月前,探訪這家店也源自兩個月前,之後全國就爆發了大規模的疫情。

兩個月之後再想,原本只是豬肉價格飛漲,造成吃頓把子肉都是珍貴事兒,而面對疫情,放鬆自在的出門吃飯都成為了一種奢侈事兒了。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而今再做報道的時候,我也反覆電話諮詢了店家:“是否可以堂食了,情況是怎麼樣的?”

店家也告知已經可以恢復堂食了,之前,允許堂食的第一天,都市晨報、徐州發佈都將他們家作為防疫優秀典型做了報道。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亮碼、測溫、點餐,圖片來源:徐州發佈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希望大家看完今日的推文之後,在品嚐心儀的美食的同時也自覺做到隔開一定距離堂食,一人一桌。

下澱鐵路邊

28年的老味道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這邊是鐵路的宿舍區,早年間也有很多的工廠,所以當時應該客源還是不錯的,而今日看來,這裡距離鬧市區域實在有些距離。

但28年了,店家依舊把店開在了這裡。

響亮的名氣和偏僻的地段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或許,打一開始,店家就是守舊的人。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從不開任何分店

自己兒子想學,店家都要考驗其耐心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這就是孫學明老先生,和他見面的時候,是已經聽過他的大名,並且是通過身邊人對他所做美食的交口稱讚之後。

初見面,我便在想象:老先生是怎樣一個人呢?瘦削、嚴肅的坐著,像極了一位老師,但接觸下來,發覺老師傅平易近人,話匣子一開就會滔滔不絕的。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然後我要說件最遺憾的事。

老先生當時給我說了做把子肉的獨到秘籍,我用手機錄製了下來,可惜疫情的兩個月過後,手機壞掉了,聊天內容我也遺忘了,可惜可惜...

但我轉念一想,這家的手藝可是幾十年到一百年的結晶,不是我一個小時內就能記熟的。

比如,老師傅早年沒有主動教自己兒子做這門手藝。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孫老先生的兒子,早年也打過工,自己做過生意。

直到走入中年之後,漸漸頓悟,想研習家中手藝,孫老先生也覺得是時候了。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孫老先生極其看重自己的手藝,兒子必須歷經社會風雨,主動來學把子肉,他才願意教,不然,就連自己的兒子,他都怕他學起來沒有耐心。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因為,孫學明老師傅的手藝有著百年的傳承。這話要從清朝光緒年間說起。

清末光緒年間藤縣人士孫萬宏,其做漕運幫工時偶然習得把子肉的製作方法,後上岸依此經營,每日清晨燉制後挑擔至碼頭售賣。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其子孫廣興自幼便幫工,成年後手藝已頗有聲譽。三代傳人孫殿勝自幼研習父業,無奈半身戰火,營生幾經斷續。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四代傳人孫傳明(上圖)十餘歲時家父授其技藝,祖訓:“菜要做精,良心天知。"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其子孫志丹沿襲傳承,與父親共同經營,孫氏把子肉至今已經歷經一個多世紀。為了堅持原汁原味老手藝,一直沒有開任何分店。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百年間最濃墨重彩的一筆莫過於,在孫學明的努力經營下,孫氏把子肉被評為徐州鼓樓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到店的那天,天氣很好。中午過後的陽光很耐看,穿過窗戶,鋪在店裡所有菜品上,一切都變的很溫馨。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店的窗外有廢棄鐵路,午後鐵路的石子泛著金光,風都帶著水的氣息。人們沿著鐵路生活、吃食。

這一刻,食物,安靜祥和的像凝結在琥珀中一般。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孫學明把子肉

部分菜品一覽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聽了孫老先生講了很多,就單說這豬肉的選材,可以說他比屠戶還熟悉豬的構造。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講起菜品的煮制,他又像是一個化學老師,這可不誇張,這也是我沒聽懂的原因,但這一切,光是聽,都像靈魂洗過澡似的。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猛火開鍋文火燉,燉好的把子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入口有醇厚的餘香,掉在地上,就像豆腐一樣摔的稀碎。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在此用餐有強烈的生活真實感。

既是歷史,也是手藝,更是生活,雜糅在一起,就我現在而言,不用眼見,不用口嘗,只要我神智還沒昏迷,都能記得那種味道。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地址:徐州市鼓樓區下澱路162號孫學明把子肉館

電話:15305228719

把徐州把子肉做成“非遺”的人,28年了,守舊的店家

結語:

還是提醒大家,現在疫情沒有退散,堂食用餐不可聚集。

其實,這是兩個月前的採編內容了,疫情還未退散的時候發佈美食文章,或許有些許的不好,但店家單單給我講解把子肉就花了一個多小時,可見其經營是用心的,我也應該在我本職工作上用心回饋一下。

聊表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