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引以為傲的中國美食竟成了“慢性毒藥”?

中華美食享譽全球,菜式花樣三天三夜也說不完,論對美食的研究,中國人稱第二,恐怕沒人敢稱第一。“好吃”是一回事,“吃好”可又是另一回事兒了。這次,“中國人”和“吃”卻登上了黑名單。

去年《柳葉刀》推出了一篇重磅報道,耗時27年,對195個國家和地區飲食結構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負擔進行了分析。這項研究結果給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國人狠狠潑了一盆冷水。

《柳葉刀》在原文中連cue中國兩次,2017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在世界人口前二十的大國中,中國因為飲食結構問題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排名第一,平均每10萬人中有299人死亡;與飲食相關的癌症死亡率同樣最高,每10萬人中有42人死亡。世界人口前二十的國家有哪些呢?當然包括美國,是的,你沒有聽錯,就是那個滿大街豐臀肥乳,吃著薯條漢堡甜甜圈的美國。中國人的飲食竟然比他們更糟糕?

中國美食做到“好吃”很簡單,做到“吃好”卻很難,你怎麼看?

這次的統計結果可能顛覆了我們傳統的刻板印象,造成中國人死亡和慢性病發生的飲食原因前三甲分別是鈉、雜糧和水果

中國人的鈉攝入量超標也是老生常談了,但是一比較才發現,差距不是一星半點,我國(第一條紫色條形柱)人均每日的鈉攝入量直逼8克,遠超過推薦攝取量的上限5克。而其他地區最多也沒有超過6克。

中國美食做到“好吃”很簡單,做到“吃好”卻很難,你怎麼看?

虛線代表底線,灰色陰影代表最佳攝入量(1-5g/d)


水果

我國人均水果攝入量連及格線都沒有達到,更別說250克了。讓人疑惑的是,經常聽說日本韓國的水果比較貴,但相比較而言,兩國(第一條紅色條形柱)的水果消費還要略高於我國,勉強達到及格線,國人要反思一下了。

中國美食做到“好吃”很簡單,做到“吃好”卻很難,你怎麼看?

虛線代表底線,灰色陰影代表最佳攝入量(200-300g/d)


雜糧

這一位是不是沒想到,要知道中國可是糧食生產和消費的大國。這裡說的是雜糧,而不是我們日常吃的精米白麵。同樣以大米為主食的東南亞地區(第二條紫色條形柱)對雜糧的消費量要明顯高於我國。

中國美食做到“好吃”很簡單,做到“吃好”卻很難,你怎麼看?

虛線代表底線,灰色陰影代表最佳攝入量(100-150g/d)


n-3不飽和脂肪酸

從威脅中國的前三項數據來看,日本、韓國並沒有好很多。然而日本卻有著最低的飲食結構造成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糖尿病死亡率。原因可能就在下面這張圖中。下圖是n-3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日韓兩國是唯一衝入最佳攝入量的選手,而中國連及格線的一半都沒達到。

中國美食做到“好吃”很簡單,做到“吃好”卻很難,你怎麼看?

虛線代表底線,灰色陰影代表最佳攝入量(200-300mg/d)


此外,紅肉攝入過多、奶製品和鈣攝入不足也同樣在研究中被反映出來。可能略感欣慰的是,甜味飲料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都在安全範圍內。

中國目前的飲食結構可謂是優勢不明顯,缺點還很突出。熱愛美食的中國人,咱們在口味上做花樣,也要多放點心思在國人的營養健康上啊!

【克拉營養研究院】國家註冊營養師團隊打造的科普平臺。因為愛,我們在乎您的健康;因為專業,我們與您分享知識。在您有任何需要的時候,我們就在這裡!


參考文獻:

[1]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2019 May 11;393(10184):1958-19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