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收入靠政府,這場疫情卻1分未捐,老闆還套現3400萬

7成收入靠政府,這場疫情卻1分未捐,老闆還套現3400萬

在中國,有溫度的企業才會走得長久,“財散人聚,人聚財聚”,這是幾千年文化的總結。

  • 文:灰鴿

根據全國工商聯的數據,截止3月2日,民企在這場疫情中合計捐贈270億,其中捐款165億,捐物價值105億,又一次展現了中國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擔當。

不過,也有沒做任何表示的。

比如SOHO中國,除了潘石屹給火神山醫院的承建單位中國建築喊了一句加油,就沒有下文了。

比如巨人網絡,史玉柱不但大方承認沒捐錢,還給出了理直氣壯的解釋:“不添亂,就是最大的貢獻”。

比如富士康,疫情關鍵時刻,老闆郭臺銘一直保持沉默,復工時倒是很積極,還請鍾南山院士出山,擔當富士康復工總顧問。

因為該出手時不出手,它們被頻頻點名,有人說是“道德綁架”,但筆者以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未必是件壞事,如果某天網民已經懶得談道德的時候,那才真的危險了。

當然,自疫情爆發以來,保持沉默的也不只是它們。

7成收入靠政府,這場疫情卻1分未捐,老闆還套現3400萬

近日,來自廣東東莞的“廣東萬里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里馬)”就進入了媒體的視線,而它被關注的原因也與這場疫情有關。

有網友翻遍全網絡,在目前所有可查的公開渠道里,也沒有找到關於它抗疫捐款的任何信息,也就是說,萬里馬也和SOHO中國、巨人網絡等一樣,1分未捐。

不過,從規模來看,萬里馬卻遠遠無法和SOHO中國、巨人網絡等相比,其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2019年營收規模不過6.7億,淨利潤不過2400萬。

為何這樣一家規模不到10億、平常也不拋頭露面的民企,會因捐款“0”元而被特別關注呢,只因它觸動了中國人“飲水思源”的情感神經。

實際上,萬里馬在中國皮具行業也是頗有名頭的。

公開的資料顯示,1993年就創立了皮具品牌“萬里馬”,如今旗下還有“SAINT JACK”、“COOME”等多個子品牌,產品涵蓋皮鞋、箱包、皮帶等多個品類。

萬里馬2017年登陸A股創業板,也是中國首家在創業板上市的皮具民營企業,在萬里馬的官網上,清晰記錄了萬里馬獨特的成長軌跡。

7成收入靠政府,這場疫情卻1分未捐,老闆還套現3400萬

2000-2002年,萬里馬的皮包在中國市場綜合佔有率能排到前三,成為中國十大暢銷品牌之一,2003年進入了公安部、司法部的定點生產企業名單。

2006年,萬里馬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軍需被裝產品的在庫供應商,2007年,萬里馬又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07式指定生產企業。

2009年,萬里馬成為中國武警部隊保障工作者,2010年,萬里馬成為中國人民武警部隊指定生產企業。

另外,據萬里馬年報的信息披露,除了軍隊、武警單位,它還是電力系統、鐵路系統、航空系統等多家國有單位的合作供應商。

可以看出,萬里馬的成長和發展,與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其2018年的年報數據顯示,政府相關單位的團購業務營收接近5.1億,佔了當年總收入的73.6%。

7成收入靠政府,這場疫情卻1分未捐,老闆還套現3400萬

圖表來自《第一紡織網》

一個7成業績靠政府的民營企業,在國家面臨大災難時,卻一點表示都沒有,確實難免授人話柄。

中國古話說“飲水思源”,而萬里馬不但在這場疫情中“一毛不拔”,實控人老闆剛解禁就等不及開始上演減持套現的大戲。

根據中證網的報道,2月7日,萬里馬發佈了一則公告,公司實控人及一致行動人林大洲、林大權將在未來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3%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萬里於2017年1月9日上市,今年剛好過了大股東的3年限售期。

公司資料顯示,萬里馬有4個實控人,分別是林大耀、林大洲、林彩虹、林大權,林家4兄弟姐妹合計持有61.37%的股份,為一致行動人。

而除了這前4大控股股東外,依序排在後面的第5-10大股東也是自然人,也就是說,萬里馬的十大股東都是個人。

數據顯示,自減持公告發出之後,實控人之一林大權已經分別在3月2日、3月5日執行了兩次減持,合計減持612萬股,套現金額約3400萬。

而實際上,早在2018年,其它的發起人已在中小股東的1年限售期後就做了大舉的減持,有的因為減持太多,已經不在十大股東之列。

7成收入靠政府,這場疫情卻1分未捐,老闆還套現3400萬

萬里馬董事長林大洲

在股東輪番減持的同時,萬里馬的業績也不盡如人意,2019年營收不增反減,淨利潤則同比跌了三成,這也是萬里馬近5年來利潤的首次下降。

其實,萬里馬主要業務靠政府相關單位團購支撐,利潤一直都比較穩定,2019年大幅下滑,財報中歸結為研發費用、財務費用的上升。

而2019年12月的一個關於閒置資金使用的公告,更讓人有些看不懂,萬里馬公告將募集得到的8000萬閒置資金購買成了保本理財型產品。

把好不容易募集來的資金,存進銀行裡吃利息,看似是正常的現金管理,但這背後卻意味著,萬里馬對於未來的發展目標似乎並不清晰,才導致不知道把錢往何處投放。

而對於公益,萬里馬的定義可能有些“與眾不同”,在萬里馬的官網上,公益一欄裡的內容呈現是這樣的:

7成收入靠政府,這場疫情卻1分未捐,老闆還套現3400萬

能在公司門戶上把公益展現得如此“敷衍”,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會沉默了。

實際上,網上至今還可以查到,2008年汶川地震時,萬里馬曾給四川捐款100萬,雖然金額不算太多,但情義滿滿。

而如今,已只剩回味。

在中國,有溫度的企業才會走得長久,“財散人聚,人聚財聚”,這是幾千年文化的總結。

對於萬里馬來說,如果要想真的像其名字一樣行萬里,還是應該給企業多注入一些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