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收入靠政府,这场疫情却1分未捐,老板还套现3400万

7成收入靠政府,这场疫情却1分未捐,老板还套现3400万

在中国,有温度的企业才会走得长久,“财散人聚,人聚财聚”,这是几千年文化的总结。

  • 文:灰鸽

根据全国工商联的数据,截止3月2日,民企在这场疫情中合计捐赠270亿,其中捐款165亿,捐物价值105亿,又一次展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不过,也有没做任何表示的。

比如SOHO中国,除了潘石屹给火神山医院的承建单位中国建筑喊了一句加油,就没有下文了。

比如巨人网络,史玉柱不但大方承认没捐钱,还给出了理直气壮的解释:“不添乱,就是最大的贡献”。

比如富士康,疫情关键时刻,老板郭台铭一直保持沉默,复工时倒是很积极,还请钟南山院士出山,担当富士康复工总顾问。

因为该出手时不出手,它们被频频点名,有人说是“道德绑架”,但笔者以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未必是件坏事,如果某天网民已经懒得谈道德的时候,那才真的危险了。

当然,自疫情爆发以来,保持沉默的也不只是它们。

7成收入靠政府,这场疫情却1分未捐,老板还套现3400万

近日,来自广东东莞的“广东万里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里马)”就进入了媒体的视线,而它被关注的原因也与这场疫情有关。

有网友翻遍全网络,在目前所有可查的公开渠道里,也没有找到关于它抗疫捐款的任何信息,也就是说,万里马也和SOHO中国、巨人网络等一样,1分未捐。

不过,从规模来看,万里马却远远无法和SOHO中国、巨人网络等相比,其2019年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营收规模不过6.7亿,净利润不过2400万。

为何这样一家规模不到10亿、平常也不抛头露面的民企,会因捐款“0”元而被特别关注呢,只因它触动了中国人“饮水思源”的情感神经。

实际上,万里马在中国皮具行业也是颇有名头的。

公开的资料显示,1993年就创立了皮具品牌“万里马”,如今旗下还有“SAINT JACK”、“COOME”等多个子品牌,产品涵盖皮鞋、箱包、皮带等多个品类。

万里马2017年登陆A股创业板,也是中国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皮具民营企业,在万里马的官网上,清晰记录了万里马独特的成长轨迹。

7成收入靠政府,这场疫情却1分未捐,老板还套现3400万

2000-2002年,万里马的皮包在中国市场综合占有率能排到前三,成为中国十大畅销品牌之一,2003年进入了公安部、司法部的定点生产企业名单。

2006年,万里马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军需被装产品的在库供应商,2007年,万里马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07式指定生产企业。

2009年,万里马成为中国武警部队保障工作者,2010年,万里马成为中国人民武警部队指定生产企业。

另外,据万里马年报的信息披露,除了军队、武警单位,它还是电力系统、铁路系统、航空系统等多家国有单位的合作供应商。

可以看出,万里马的成长和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其2018年的年报数据显示,政府相关单位的团购业务营收接近5.1亿,占了当年总收入的73.6%。

7成收入靠政府,这场疫情却1分未捐,老板还套现3400万

图表来自《第一纺织网》

一个7成业绩靠政府的民营企业,在国家面临大灾难时,却一点表示都没有,确实难免授人话柄。

中国古话说“饮水思源”,而万里马不但在这场疫情中“一毛不拔”,实控人老板刚解禁就等不及开始上演减持套现的大戏。

根据中证网的报道,2月7日,万里马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司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林大洲、林大权将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万里于2017年1月9日上市,今年刚好过了大股东的3年限售期。

公司资料显示,万里马有4个实控人,分别是林大耀、林大洲、林彩虹、林大权,林家4兄弟姐妹合计持有61.37%的股份,为一致行动人。

而除了这前4大控股股东外,依序排在后面的第5-10大股东也是自然人,也就是说,万里马的十大股东都是个人。

数据显示,自减持公告发出之后,实控人之一林大权已经分别在3月2日、3月5日执行了两次减持,合计减持612万股,套现金额约3400万。

而实际上,早在2018年,其它的发起人已在中小股东的1年限售期后就做了大举的减持,有的因为减持太多,已经不在十大股东之列。

7成收入靠政府,这场疫情却1分未捐,老板还套现3400万

万里马董事长林大洲

在股东轮番减持的同时,万里马的业绩也不尽如人意,2019年营收不增反减,净利润则同比跌了三成,这也是万里马近5年来利润的首次下降。

其实,万里马主要业务靠政府相关单位团购支撑,利润一直都比较稳定,2019年大幅下滑,财报中归结为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的上升。

而2019年12月的一个关于闲置资金使用的公告,更让人有些看不懂,万里马公告将募集得到的8000万闲置资金购买成了保本理财型产品。

把好不容易募集来的资金,存进银行里吃利息,看似是正常的现金管理,但这背后却意味着,万里马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似乎并不清晰,才导致不知道把钱往何处投放。

而对于公益,万里马的定义可能有些“与众不同”,在万里马的官网上,公益一栏里的内容呈现是这样的:

7成收入靠政府,这场疫情却1分未捐,老板还套现3400万

能在公司门户上把公益展现得如此“敷衍”,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沉默了。

实际上,网上至今还可以查到,2008年汶川地震时,万里马曾给四川捐款100万,虽然金额不算太多,但情义满满。

而如今,已只剩回味。

在中国,有温度的企业才会走得长久,“财散人聚,人聚财聚”,这是几千年文化的总结。

对于万里马来说,如果要想真的像其名字一样行万里,还是应该给企业多注入一些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