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一場淘金夢 前門附近有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提起 “金融街”,很多人都會想到西二環東側,那片高樓林立的“金融中心區”。

其實,它在北京的歷史上,也只能算“第二”。

百年前一場淘金夢 前門附近有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西二環的金融中心區。北京日報圖

真正排名“第一”的,要數前門地區的西河沿街。

東起前門大街,西至南新華街,全長僅1公里。

百年前一場淘金夢 前門附近有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西河沿位置示意圖

老北京人管“河岸”,叫“河沿兒”。

從前,這裡位於護城河的南岸,又在前門(即正陽門)西邊,因此得名“前門西河沿”。

百年前一場淘金夢 前門附近有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前門西河沿街東口。張寧/攝

清中葉以後,由於來京經商的“北漂”們,常常聚集在前門一帶。

久而久之,他們在這裡建會館、搭戲臺、建證券交易所……前門西河沿就成了北京最早的“金融街”。


從工商會館到最老戲樓 正乙祠

精明的浙商,最先引領了風口。

康熙六年(1667年),浙江在京的銀號商人們為了便於商業往來,想在北京建一個集會場所。

西河沿街220號,原本是明朝的道觀,供奉著正乙玄壇老祖——財神趙公明,故稱正乙祠。

百年前一場淘金夢 前門附近有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正乙祠戲樓的廣亮大門。張寧/攝

浙商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便集資在此籌建了一個銀號會館,經營貨幣兌換和存放款業務。

一開始,浙商們只是在正乙祠裡上上班、談談生意。

為了進一步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1710年,他們決定用掙到的“第一桶金”,把正乙祠擴建一下。

百年前一場淘金夢 前門附近有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正乙祠戲樓

兩年後,祠內搭建戲樓,設置神殿、廳堂、客房,規模不亞於現在的高檔俱樂部。

每逢春秋吉日,大擺宴席,邀請戲班。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這樣的京劇名角兒,都被請來唱過戲。

然而,好景不長。

民國以後,現代金融業興起,傳統銀號開始凋敝盛極一時的正乙祠也走向衰落。

這裡被改為倉庫、淪為煤鋪。建國後,變為教育局招待所,戲臺年久失修,一片蕭瑟……

百年前一場淘金夢 前門附近有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正乙祠戲樓上演的《梅蘭芳華》,北京日報圖。

1995年,當企業家王宇鳴走到西河沿,看到衰敗蕭條的老戲樓時,決定出資重修戲樓。

正乙祠後來幾經修葺,保存完好的戲樓被稱為“中國戲樓的活化石”。

夜晚,戲樓不時傳出崑曲、京劇的鑼鼓鏗鏘之聲,為寧靜的衚衕平添幾分熱鬧。


民國版的“中央銀行” 交通銀行

隨著清末銀號的衰落,外國銀行通過借款趁虛而入,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主宰。

清政府修建京漢鐵路,也是借外國人的錢,從而造成“路權”旁落。

為了奪回“路權”,時任大清郵傳部鐵路總局局長梁士詒提議,趁京漢鐵路合同期滿,建立交通銀行。

百年前一場淘金夢 前門附近有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前門西河沿9號,交通銀行舊址。張寧/攝

當時的郵傳部,職能類似於今天的交通部,控制船、路、電、郵四政。

這四項是當政府主要的經濟來源,因此從地位上說,郵傳部和現在的財政部差不多。

交通銀行為了防止員工攜款潛逃,在用人上極為嚴格,奉行保押費制度。

銀行規定,分行經理必須交納白銀一萬兩,保單銀五萬兩方可上任。

交通銀行第一任總經理李經楚,是北洋大臣李鴻章的親侄子,當時在上海開設著中國江南最大的票號“義善源”。

百年前一場淘金夢 前門附近有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交通銀行舊址是中國著名建築師楊廷寶的代表作,是中西折中式風格。張寧/攝

清亡後,郵傳部逐漸形成新的交通系,而交通銀行則由最初的股份制銀行變成國有銀行,由交通系的核心人物主控。

因此,它還曾發行幣鈔、募集公債,充當北洋政府的財政工具,妥妥的“民國版”中國人民銀行。

政治資本的“法寶”之一 鹽業銀行

和交通銀行一樣“家底厚實”的,還有鹽業銀行。

1915年,和袁世凱有姻親關係的張鎮芳,提出官商合股開辦鹽業銀行的建議。

意思是說,政府把所收的鹽稅,納入這家銀行週轉,互利共贏。

百年前一場淘金夢 前門附近有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前門西河沿7號,鹽業銀行舊址。張寧/攝

那個年代,鹽稅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無論是管鹽、還是賣鹽,沒有不發財的。鹽業銀行的“潛質”,更是不必言說。

鹽業銀行開業時資本僅為64萬多元,僅短短十年的時間,發展為擁有750萬元資本的大銀行,成為當時商業銀行首富。

只可惜,恰逢張鎮芳與張勳在搞“復辟帝制”,失敗後便以“背叛民國”的罪名鋃鐺入獄。

百年前一場淘金夢 前門附近有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鹽業銀行以紅磚牆為主,具有典型的歐美銀行傳統風格。張寧/攝

鹽業銀行“群龍無首”時,善於投機鑽營的“洋翰林”吳鼎昌伺機而入,自封為鹽業銀行的總經理,一舉成為金融界大亨。

吳鼎昌有句至理名言:“政治資本有三個法寶,一是銀行,二是報紙,三是學校,缺一不可。”

除了當鹽業銀行總經理,他還辦了《大公報》、當過國民政府文官長,身跨金融、新聞、政治三界,在民國簡直叱吒風雲。

1934年,鹽業銀行遷到上海,銀行的事則由張鎮芳的兒子張伯駒以常務董事身份打理。

張伯駒是大少爺,一心一意只喜歡唱戲和收藏古字畫,對辦銀行、賺錢的事不感興趣。

此後,鹽業銀行的業績也日漸衰落。


股民的黃粱舊夢 證券交易所

1916年,京津地區爆發了一場金融危機。

北洋政府濫發紙幣,造成通貨膨脹,卻想把黑鍋甩給銀行。

於是,政府勒令中國、交通兩銀行,停止把紙幣兌換為銀元,引發了北京、天津等地的金融混亂。

百年前一場淘金夢 前門附近有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前門西河沿196號,中原證券交易所舊址。張寧/攝

為了解決危機,北洋政府決定發行公債,證券交易所應運而生。

1918年,王景芳、嶽榮堃等人在北洋政府的批准下,於西河沿196號創建了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此後十年,這裡的公債交易非常活躍,每天都是人聲鼎沸,交易所的收入也相當可觀。

抗戰期間,北平淪陷,證券交易所被迫停業。新中國成立後,交易所重新開業,但也就熱鬧了兩年。

1952年,證券市場停業後,這裡改成了中科院職工宿舍。

百年前一場淘金夢 前門附近有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交易所內部,一層是曾經的營業大廳,二層四周有西式木樓梯,環廊中央是天井,典型的中西結合建築。張寧/攝

交易所兩層磚木結構的建築,至今猶存,但已淪為破舊不堪的大雜院,偶爾有幾個居民進進出出。

百年前一場淘金夢 前門附近有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前門西河沿街今貌。張寧/攝

隨著世事變遷,昔日熱鬧非凡的前門西河沿變得門庭冷落。

“金融街”的名號,也早已被西二環東側的金融商業圈取而代之。

那些西洋式的獨特建築,隱藏著早期“北漂”們的淘金夢,成為退居“邊緣”的遠景和記憶。

來源 芝麻匠通訊社|作者 杏仁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