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規模納稅人、小微企業和小型微利企業,如何區分這三小企業?

在實務中若非專業人士,小規模納稅人、小微企業以及小型微利企業,這三“小”企業很容易混淆。那麼,怎麼簡單區分呢?

簡單區分的關鍵,是弄清楚劃分的角度或視角。上述三類“小”企業的劃分,是從稅收的角度和統計的角度,根據有關經濟指標進行劃分的。

小規模納稅人、小微企業和小型微利企業,如何區分這三小企業?

一、稅收視角

小規模納稅人和小型微利企業是從稅務的角度劃分的。

(一)小規模納稅人

小規模納稅人是從增值稅的角度,根據年度銷售收入這個指標進行劃分的,與之對應的是一般納稅人。在增值稅角度下,根據企業的年度銷售收入這個指標將企業劃分為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

企業年度銷售收入不超過500萬元為小規模納稅人,超過為一般納稅人。當然,如果不超過500萬元,會計核算健全,能夠準確核算增值稅額,也可申請成為一般納稅人。

除上述外,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還有三個不同:

1、增值稅進項稅額能否抵扣

如果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小規模納稅人不可以抵扣進項稅額,而一般納稅人可以抵扣。

2、增值稅稅率或徵收率

小規模納稅人計算增值稅時,用適用徵收率(3%或5%)計算;而一般納稅人計算增值稅時,用適用的稅率(13%、9%、6%、0)計算。

3、稅收優惠

(1)增值稅

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額10萬以下(如果包括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收入,該收入是不免徵增值稅的)免徵增值稅,而一般納稅人不可以。

(2)其他稅費

小規模納稅人可在50%的範圍內,減徵資源稅、城市建設維護稅、教育費附加及地方教育費附加、房產稅、耕地佔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以及印花稅(證券交易印花稅除外),而一般納稅人暫無此相應稅收減免政策。

(二)小型微利企業

小型微利企業是從企業所得稅的角度,根據年度應納稅所得額

、資產規模和從業人數這3個指標進行劃分的,與之對應的是非小型、非微利企業。三個指標具體如下:

1、 年均資產規模不超5000萬;

2、年均從業人數不超300人;

3、應納稅所得額不超300萬。

同時符合上述3個指標的為小型微利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不符合這3個指標的為非小型微利企業,不享受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相關優惠政策如下:

1、年度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應納稅所得額減按25%、企業所得稅率減按20%計算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稅率實際為5%;

2、100萬

在這裡注意年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其為企業的年度會計利潤根據稅法調整後的數據。

二、統計視角

小微企業是小型和微型企業的合稱,是從宏觀經濟和統計的角度,根據行業

和企業的營業收入、資產規模、從業人數進行劃分,與之對應的還有中型、大型等。具體劃分見下圖:

小規模納稅人、小微企業和小型微利企業,如何區分這三小企業?

上述劃分中,除運輸業用了營業收入和資產總額這兩個指標,其他行業均採用了營業收入和從業人數兩個指標。統計上這個劃分,比上述稅收視角的劃分在應用上更廣泛些。

小微企業、小型微利企業和小規模納稅人是三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企業屬於哪個範圍,能享受到什麼稅收優惠,作哪種用途,對為企業來說很有必要搞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