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小微”“小微”,需要眾人拾柴助“回暖”

陳 鷹

2019年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共有中小微企業法人單位1807萬家,佔全部規模企業法人單位的99.8%,其中,微型企業1543.9萬家;中小微企業擁有資產總計達到402.6萬億元,佔全部企業資產總計的77.1%。

的確,中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已經既不“小”、也不“微”。比如,作為“六穩”之首的穩就業,就離不開中小微企業——截至2018年末,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人員23300.4萬人,佔全部企業就業人員的比重為79.4%,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主力軍。從這個角度來看,保障好小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無疑是一件關乎民生的大事。

不止是我國,從國際上看,美國、德國、日本的中小企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約為50%,對就業的貢獻是60%~70%,小微企業已經佔據各國經濟版圖的半壁江山。

何為“小微企業”?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的統稱。作為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近年來,我國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特別是“國九條”“銀十條”等政策措施的出臺,給小微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環境。

有觀點認為,小微企業就勝在一個“小”字。的確,相較於大型企業,小微企業“身段”更靈活,“試錯”成本低,容易引入新機制,因此,在市場競爭中,小微企業往往反應迅速,以快制勝。

不過,小微企業大多從事第三產業,優勢是貼近市場、貼近用戶,但這也是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與此同時,相比大型企業的成熟完善,小微企業在管理體系、人才配置和資本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距,因此很容易在競爭中處於下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小微企業平均生命週期只有3年。

而在此次疫情的影響下,多數小微企業都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困境。當此之時,央行1.2萬億元逆回購為市場提供了流動性保障,各地的配套跟進措施也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不僅出臺及時,而且覆蓋面廣,對於改善小微企業經營困境無疑是“及時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各地各部門在出臺政策利好時“量體裁衣”,針對不同行業受疫情影響並不相同的現實狀況,為小微企業提供的各項保障和服務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都較強。比如,2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鈞鋒介紹,推動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綜合融資成本在前兩年降低的基礎上力爭再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小微企業,降低貸款利率。

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要有“幾家抬”的思路,銀行、監管、財政以及全社會的各個方面,要共同為小微企業服務。疫情當前,小微企業紓困,正需要“眾人拾柴火焰高”,全社會一起尋找可行的方式,共擔損失,共渡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