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部城商行發展縮影:狂奔的中原銀行,掙扎的對“小微”貸款

3月29日,中原銀行發佈2018年年報。年報顯示,中原銀行資產規模大增近千億,增幅達18.9%。有趣的是,2018年央行多次定向放水要求支持中小微企業,但是中原銀行增加的資產中,卻以房貸和個人消費貸款為主,對公貸款以及個人經營性貸款佔資產總額比例不增反減。或許,中原銀行也有其苦衷,在經濟下行背景下,若增加對公貸款,銀行恐難以控制風險。比如2018年末,中原銀行不良率就高達2.44%。

一箇中部城商行發展縮影:狂奔的中原銀行,掙扎的對“小微”貸款

3月29日,中原銀行公佈其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該行延續了此前資產規模高速增長的態勢,截至2018年末,該行總資產達6204.44億元,較年初增加984.54億元,增幅達18.9%。

而在2017年,中原銀行資產總額新增889億元,增幅達20.5%。在國內銀行也資產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原銀行連續兩年增速近兩成可謂很高了。然而,高速增長的資產規模,也帶來了不良率居高不下的惡果。2018年末,中原銀行不良貸款率飆升到2.44%,遠遠高於同業1.89%的平均水平。

2018年,央行多次定向降準,試圖緩解小微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不過,從中原銀行2018年年報數據看,不僅對公貸款佔資產總額比例下降了,對公貸款的平均收益率也上升了。從這個角度看,中原銀行沒承擔起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責任。


一箇中部城商行發展縮影:狂奔的中原銀行,掙扎的對“小微”貸款


狂奔的中原銀行,掙扎的對“小微”貸款


或許,中原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也是有心無力。數據顯示,該行公司貸款不良率高達3.57%,個人經營性貸款不良率為3.78%,特別是對公短期貸款,不良率更是高達5.27%。

與之相比,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不良率僅為0.08%和0.86%。

對公業務以及個人經營性貸款超高的不良率,或與該行資產規模突飛猛進有關。據瞭解,中原銀行成立於2014年,由13家河南省城市商業銀行合併而來。自2014年以來,該行資產規模可以用飆升來形容。2014年底資產規模還僅為2069.48億元,2018年底就高達6204.44億元,4年裡飆升了近4000億元,增長了近兩倍。

從2018年資產規模增長可以看出,該行已經把重點放在了個人貸款業務上。截至2018年年末,中原銀行公司貸款佔比從2017年年末56.7%下降至51.2%;個人貸款佔比卻從37.2%增至41.4%。其中,個人消費貸款從134.94億元增至290.32億元;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從399.77億元增至508.65億元。

監管趨嚴,不良率惡化


公開資料顯示,中原銀行由開封銀行等13家河南省城市商業銀行合併而成,剛成立的中原銀行便以154.2億元的註冊資本,高居國內城商行第一位。成立不到三年便於2017年7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募集資金71億港幣。若按以融資規模來看,彼時中原銀行的募資額是2017年以來內地企業在香港募資額的第三名。

而就是這麼一家註冊資本金雄厚、資產規模突飛猛進、成立不到三年就成功赴港上市的銀行,卻正在遭遇他的滑鐵盧。

3月29日,中原銀行公佈了其2018年的業績報告。報告顯示,中原銀行資產總額、存貸款餘額、營業收入等指標全線上升,但其不良貸款卻實現“雙升”,資產質量不斷惡化。年報顯示,中原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62.0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25.64億元。其不良貸款率上升為2.44%, 較上年末上升0.61個百分點。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2017、2018年末,中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86%、1.83%、2.44%。而同期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74%、1.74%、1.89%。中原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明顯高於同業,且2018年的不良貸款率陡然攀升。

面對這樣的窘境,中原銀行則在年報中表示,不良貸款增加主要是採用了更加審慎的五級分類標準,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計入不良;而且本行授信客戶以中小企業客戶為主,受經濟下行影響較大,經營困難導致還款能力減弱。

儘管資產規模增長迅速,中原銀行的淨利卻同比下降近4成。數據顯示,中原銀行2018年實現淨利潤23.65億元,同比降幅39.4%。在淨利潤大幅下降的背後,則是資產減值損失的暴漲。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中原銀行資產減值損失為68.52億元,同比增加48.23億元,增幅高達237.8%。

另外,近年來中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讓其頭痛。截至2018年末,中原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較去年末下降了2.71個百分點、0.67個百分點,但其資本充足率卻比2017年增長1.22個百分點。而中原銀行為了補充其一級資本,還於2018年11月21日發行境外優先股6975萬股,募集資金約96.88億元。

重組遺留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中原銀行作為一家由13家河南省城市商業銀行合併而來的城商行,其發展也飽受重組後遺症的不良影響。雖然此次重組是河南城商行歷史上資產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一次重組,但其卻被稱為弱弱聯合。

資料顯示,中原銀行由開封銀行、安陽銀行、鶴壁銀行、新鄉銀行、濮陽銀行等13家河南省城市商業銀行合併而成。而這13家銀行合計資產規模卻不足2000億元。由此看來,中原銀行實際上是對當時一些小型城商行的整合,而重組之後,中原銀行也並未脫離“原生包袱”,反而要揹著包袱負重前行。

更有媒體爆出,中原銀行內部人士吐槽該行在一次內部團購房產中違規發放貸款,導致現在款都收不回來了,而禍端竟然可以追溯到組建中原銀行之一的原新鄉銀行。而經新鄉銀監分局核查,中原銀行新鄉分行(原新鄉銀行)在該筆貸款中,存在內控制度不完善,貸款‘三查’制度落實不到位、支付方式不合規、貸款項目‘五證不全’等問題。重組之後,對原13家城商行債務的連帶責任,無疑讓中原銀行步履維艱。

歷史遺留的不良貸款問題對中原銀行來說本就是一筆糊塗債,重組之後中原銀行的內控缺失無疑是對中原銀行的雪上加霜。

2018年,中原銀行商丘分行因涉嫌違反信貸受託支付相關規定,導致借款人身背鉅額債務的事件曾被熱議。作為貸款方的中原銀行商丘分行已與借款人簽訂了《支付委託書》,其中明確規定借款人不可撤銷委託,但是中原銀行商丘分行卻沒有按規定把這筆貸款作為購貨款打到相關公司的帳戶上,導致後來出現種種問題與糾紛。

據統計,今年以來,中原銀行連續收到了7張罰單,罰單日期則主要集中在1月10-17日,罰款金額總計110萬元,違規事由包括違規辦理信貸業務、以貸轉存等。而在2018年,中原銀行因貸款違規問題,也是罰單拿到手軟。

股權遭流拍


沒了當年的意氣風發,中原銀行在H股也遭受了“冷落”。資料顯示,中原銀行股價長期徘徊於首發價2.45港元/股,近期更是跌破該數值,截止4月3日,收盤價為2.33港元/股,相對於首發價已縮水5%。

更糟糕的是,中原銀行股權頻繁遭到拋售,雖拍賣價多數低於評估價,但結果大多為拍賣失敗或者流拍。據統計,2018年中原銀行股權在阿里拍賣平臺上拍賣記錄高達180多條,多數為流拍。而2019年以來,中原銀行的股權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的拍賣次數達5次,4次因無人報名而導致流拍。

2019年1月5日10時至2019年1月6日10時,山西省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在淘寶拍賣平臺拍賣中原銀行1.18億股股權,起拍價為2.23億元。結果,沒有一位投資者競拍。彼時,中原銀行1月4日港股收盤價為2.44港元,照此計算該部分股票價值2.87億港元(約合2.45億人民幣)。也就是說,9%的拍賣折價對投資者毫無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