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的心理分析以及應對措施(請轉發)


1)要正視自己的焦慮和恐懼情緒。面對未知的病毒,我們很難做到淡定。所以,身處這樣大事件中的許多人,都會自然地出現一些情緒的反應,這是非常正常的,不要覺得自己是不是太脆弱,自己是不是意志力不夠堅定等這樣的自我貶低。允許自己哭一哭,適當發洩,不要嚴苛要求自己。雖然我們並沒有被感染肺炎,但我們可能會出現失眠、食慾差、心慌、頭昏頭痛等,也可以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等。 正常的緊張是人類進化中殘留下來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它讓我們保持警惕,提高腎上腺素的分泌,隨時進入“對抗或逃避”的狀態中,從而規避風險。過度的無謂的恐懼和焦慮,如果處理不當會直接影響身體健康狀況,還可能造成抑鬱、憤怒、衝動等不良情緒。

(2)正視身體發出的信號。當人類處於應激狀態時,身體自然都會出現一些反應。比如失眠、食差、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佳等;或者看到網絡上介紹“新冠肺炎”的症狀,由於心理暗示,也會感到咽乾咽痛,胸悶,頭昏等等。首先要正視這些症狀,告訴自己情緒不好,恐懼害怕焦慮擔心時,就會有這些不舒服。如果症狀嚴重持續並影響到自己的生活,需要到醫院就診,由醫生評估並制定治療方案。

(3)積極應對負性情緒。當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時可以進行自我調節和求助。

① 呼吸調整: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做幾次深長的腹式呼吸。深呼吸可以降低壓力,改善情緒、提升注意力。

② 正念冥想:想一想一個您愛的或者深愛您的人的面容,回憶您們過去愉快的往事……

③ 轉移注意力:從事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書寫、繪畫、聽歌等,讓情緒得以舒緩。也可以在自己極度擔心或焦慮時,採用“著陸技術”,就是感覺一下雙腳跟地面的接觸,身體跟椅子的接觸,動動手指頭和腳趾頭。還有一種叫做“五指感恩”,就是花一點時間,寫出五件讓您感恩的事情,或者板著手指頭,說出五件讓您感恩的事情。這樣做的時候,請面帶微笑。類似轉移注意力的辦法有多種,自己都可以試一試。

④ 情緒宣洩:可以通過向自己的家人或親友,進行訴說和尋求安慰,達到相互支持的目的。甚至可以通過哭泣、吶喊、歌唱等表達和抒發出去。

⑤ 打電話或發微信:給您信任的親人、朋友或者社區中的支持性資源打個電話或發微信。還可以給您認為需要您幫助的朋友或家人打個電話,並問問他們正在做什麼。有時候,去支持別人也是一個幫助自己改善情緒的好辦法。

⑥ 戶內運動:走路踱步、練瑜伽、打太極等,可以幫您減少精神上的緊張,增加心血管機能,增強自我效能,提高自信,提高免疫力抵禦疾病。

如果家人或個人,有類似需要心理諮詢可以免費諮詢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