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涇河大糕:細軟滋潤片片糕,忘不了的年味兒

中國有5000年的美食文化,“吃”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一種生活姿態。位於裡下河地區的江蘇寶應,大運河水穿境而過,魚米之鄉物產豐饒,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也讓寶應人對吃特別講究。

提起涇河大糕,有這樣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東海龍王太子小白龍曾在涇河遇難,熱心的涇河人就將自己製作的涇河大糕送給小白龍充飢,龍王知道這件事後大悅,下令疏浚涇河,為當地百姓送福消災。

寶應涇河大糕:細軟滋潤片片糕,忘不了的年味兒

據文獻資料記載,涇河大糕源於二百年前涇河鎮上的“郭記茶食店”,當時,他家生產的方酥、大糕等精美茶食就已名貫淮安、寶應兩地了。經過郭氏兄弟三代傳承,形成較為獨特的茶點製作工藝,經第四代傳承人陳書元的創新,傳統技法更加完善。

寶應涇河大糕:細軟滋潤片片糕,忘不了的年味兒

寶應涇河大糕:細軟滋潤片片糕,忘不了的年味兒

涇河大糕綿軟細白、香甜可口、入口即化、味道獨特,秘訣就在於原材料和製作工藝。涇河大糕選自涇河特有的香醇糯米和純淨白糖、精練油脂、上等果脯等,生產工序也非常繁雜,炒米、碾粉、窨陳、拌糖、和油、蒸烘、切片等工序必須銜接得當,每道工序的好壞都影響著大糕質量的優劣。

寶應涇河大糕:細軟滋潤片片糕,忘不了的年味兒

寶應涇河大糕:細軟滋潤片片糕,忘不了的年味兒

據瞭解,涇河大糕製作亮點在於麵粉要細,要綿,要揉均勻,糖與米之間一定要摻好,摻熟。還必須要配有芝麻、桂花、麻油,同時,桂花不能多,要適中,這樣的口感才會“水,綿,細,白”。涇河大糕色澤潔白、厚薄均勻、剝取易離、折而不斷、細軟滋潤、點則可燃,是江蘇傳統茶點的傑出佳作,曾獲得國家商業部“優質產品獎”、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獎,書法大家武中奇、邵希平等人都曾為它揮毫題詞。

寶應涇河大糕:細軟滋潤片片糕,忘不了的年味兒

百年工藝的傳承,神話傳說的發酵,歷史文化的積澱,讓涇河大糕極富文化價值。同時,涇河大糕因“糕”字與高中、高升的“高”諧音,寄託著百姓的情感,已經和地方民俗密不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