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三十年前常州菜

抗擊疫情,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待著不外出也是為國家作貢獻。賦閒時期將30年前(1990年左右)拍攝的常州地區飯店大廚們的菜餚照片掃描整理出來,這些菜餚不同於傳統家常菜,我稱它們是“硬貨菜”,在當時普通消費水平的飯店並不多見。偶爾有一些飯店能做出二三道,但是從色、香、味及擺盤的形態上看,均不能與之相比,這些菜餚在當時算是常州廚藝水平的最高體現。現分享其中的部分菜餚給廣大美食愛好者、廚師及餐廳經營者,尤其是對淮揚菜系有研究的同好,希望能拋磚引玉,通過這些資料,能將其中已經消失的常州美食繼承與發揚光大。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是改革開放開始飛速發展的時期,“時間就是金錢”、“下海”是當時最時髦的關鍵詞。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市場經濟,多種經營、個私經濟也一片繁榮,常州同蘇南地區的村鎮企業一樣,開始逐步發展起來,眼光看得遠的建設者們興起了學習“華西村”模式的熱潮。國家昌盛,百業興旺,老百姓的日子就過的紅火,餐桌上豐富起來的菜餚是當時最好的證明。

這個時期常州大飯店菜餚在傳統制作的基礎上,既保留了淮揚菜系的特點,也融入了一些粵菜元素,畢竟當時剛流行起來的港臺文化,代表著超前、先進的思想意識。通過整理的這些菜餚,也能看出食材的選用與菜餚的命名也是特定時期、特定地點飲食文化的一種呈現方式。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常州除了高檔飯店能做這些代表廚藝的“硬貨菜”,現今流行的一些常州家常菜(如焦溪扣肉、橫山橋百頁)還沒能登上這些大飯店的檯面,它們要在十多年後隨著農家樂的興起才出名,當然這是後話。八十年代末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常州本地的這些家常菜開始走上老百姓的餐桌,除了普通飯店,農村地區辦在家裡的紅白喜事,也以這些炒菜為主,如炒肉絲、炒蹄筋、炒肚絲一類。一般宴席標準的流程是先上八到十個冷菜,人齊後吃個十多分鐘上一道羹,而後就是這些炒菜,最後糖蹄、甜飯加一個三鮮湯,有的地方還會加個酸辣鴨血湯。

中華美食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每個地區獨有的飲食文化需要傳承與發展。發現一些當地的傳統美食並結合技術手段,是改變當前餐飲同質化飲食結構的一種方式,是對餐飲業發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三十年前常州菜

沙司網包雞


三十年前常州菜

蝴蝶海參


三十年前常州菜

魚唇賞菊


三十年前常州菜

麥穗鱔卷


三十年前常州菜

森林樂園


三十年前常州菜

宮爆櫻桃


三十年前常州菜

鴛鴦三絲湯


三十年前常州菜

椒鹽裱花


三十年前常州菜

琥珀蓮心


三十年前常州菜

雞火魚片


三十年前常州菜

雙味鰻魚


三十年前常州菜

金桔粉蒸牛肉


三十年前常州菜

龍舟桂魚


三十年前常州菜

五洋捉鱉


三十年前常州菜

金鱉壽麵


三十年前常州菜

鳳尾蝦仁


三十年前常州菜

葫蘆蝦蟹


三十年前常州菜

炒三泥


三十年前常州菜

菊花桂魚


三十年前常州菜

紅棗乳鴿


三十年前常州菜

棗泥桂魚


三十年前常州菜

文旦豆腐


三十年前常州菜

北京烤鴨


三十年前常州菜

浮油魚球


三十年前常州菜

灌湯魚元


三十年前常州菜

烏龍吐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