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為何焦慮強迫症患者總是“扭曲”的看待世界呢?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為何焦慮強迫症患者總是“扭曲”的看待世界呢?

很多焦慮抑鬱的朋友和我訴苦,“明明自己知道有些問題不需要害怕,可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住”。

比如一個人走到街道,他們明明知道自己只要稍加註意不會出現車禍這種低概率事件,可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住情緒的擔心害怕。

好像無論“內向、外向、開朗的、不開朗的、敏感的、大大咧咧的,只要一旦和焦慮症結緣,馬上這些差異化都沒有了,都變成了一種人——不理性的恐懼者。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我從這幾方面幫你梳理:

大腦有時會欺騙你

為何焦慮強迫症患者總是“扭曲”的看待世界呢?

關於這一點我想現在越來越多人可以瞭解到這一點了吧,最早看透這一點的大概就是佛陀了,因為他早就教導人們”我們永遠看不見世界的真貌,我們只看見我們想看的世界”。

在銷售營銷中有一句話:客戶感覺很便宜,比真的很便宜更重要。

有時候人們對自己的感覺深信不疑,殊不知,大腦也會欺騙我們。

知乎上有個童鞋講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我覺得能形象理解大腦的不可靠性:

為何焦慮強迫症患者總是“扭曲”的看待世界呢?

在當下的力量中,作者提到,我們是有可能生活在一個沒有痛苦、沒有焦慮、沒有神經質的狀態中的。前提是,我們必須要理解我們是如何成為一個痛苦製造者的。是我們的大腦,而不是其他人或者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引發了我們的問題。

我們犯了最大的錯誤:認同我們的大腦,並認為大腦就是我們。

這一點,我相信如果是一名焦慮症或者強迫症患者最能感受到這一點,思維使人們進行強迫式的思考。不能停止思考是一個可怕的煩惱,幾乎每個人都遭受著這樣的痛苦,而我們又無法意識到這一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被那些雜亂思維牽著鼻子走,可事實真相是:

你自己並不等同你的大腦,你的大腦只是你的工具!

為何焦慮強迫症患者總是“扭曲”的看待世界呢?

如果你認識不到這一點,你思維如果告訴你過馬路可能會出車禍,這個概率無論多低,你的大腦會迅速加工出出車禍的畫面,這些畫面如果你沒有覺察,你就會深陷其中,甚至認為自己真的可能出一場車禍,伴隨而來的肯定是糟糕的情緒,糟糕的情緒又會讓大腦加工出更加血腥的畫面,於是你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

焦慮會扭曲你的世界

我們都知道焦慮會影響我們的情緒狀態,使我們很難與外界互動。但很少有人知道,焦慮其實還會不停地轉移我們的注意力。焦慮使注意力產生偏差,隨之改變了我們的意識,進而改變我們體驗現實生活的方式。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專門對注意力研究過,他發現人們注意力總是有限的,當你在一個環境中,我們總有注意力盲區,相反,沒有落入注意力聚光燈內的其它人或事,通常會被忽略。

為何焦慮強迫症患者總是“扭曲”的看待世界呢?

但注意力有個特點:我們容易被有威脅性的事物吸引注意力

為何是這樣其實也很好理解,對史前人類來說,注意力自動轉移可能預示著一頓豐盛的晚餐(可以被獵殺的動物),或者危險的捕食者(兇猛的大型動物)進入了自己的領地。

所以很多時候多虧了這樣的特性,我們才能避免被更強大動物吃掉,這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可來到21世紀後,我們的這個特性並沒有改變,人類也走到食物鏈頂端,這樣的特性往往反而會限制自己。

因為注意力更容易注意到威脅的事物,這種對威脅的傾向就會過濾掉所有積極因素,讓你只能注意到萬事萬物消極的一面,焦慮和恐懼隨之而來。這個結果就是因為意識對環境做出了過度威脅的評估。對焦慮的人來說,這個世界看起來更可怕,更不快樂。

早年經歷會扭曲當下你對世界的理解

為何焦慮強迫症患者總是“扭曲”的看待世界呢?

研究者發現,早年兒童無法得到主要養育者安全型依戀關係,成長之後就會發展出地迴避,高焦慮的行為互動模式,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重溫童年經歷的必要性》中作者指出一個在非愛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如何面對愛的缺失呢?答案是自戀。用一個幻化出來的理想的父母意象代替真實生活中的父母。

這樣做有其合理性,但負面效應就是自戀者心靈與外界的隔絕,這種隔絕不是認知層面的,而是情感層面的。只愛被自己理想化了的人和事,對現實的人與事物除非利益攸關,否則漠不關心。

人的認知能力的一個特色就是受情感的影響乃至支配,如果一個人的移情模式對真實的世界是隔絕的,那麼這個人對真實世界的認識也一定存在較大偏差。

你會發現,很多人際關係受挫者他們總因為一些瑣事(比如對方忘記給自己打電話或者早上沒有給自己問好)而覺得對方對自己不聞不問,或者擔心自己會被他人拋棄,其實內在都出現了一些認知偏差。

究其根本,可能是早年在依戀關係中受挫導致的產生了這樣的移情現象(也就是把當下的關係潛意識理解成早年情況的翻版)。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結語:

所以,很多時候要擺脫這樣的認知扭曲就需要多一分覺知,在這一方面認知療法可以幫你訓練,還有如果你自己沒有能力的話就要尋找一位心理方面專家幫你一起探討你的認知盲區,讓你理解為何自己成為這樣的。

有時候認知結構的改變又取決於情感模式的改變,而每個人的情感模式都紮根於自己的早年。關於這一點重新體驗認識自己的童年生活,而不是大而化之以一句感恩父母草草帶過,也許是必要的。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文章,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