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為什麼,廣西人帶著廣東味道?

你有美食,我也有

兩廣地區互相交融影響最多的,還是各種美食。兩廣地區流行喝“老火靚湯”,每家的菜餚不甚相同,但飯前定得喝一碗熱乎乎湯,豬骨湯和雞湯是最常見的湯底。

廣東梅州地區,客家圍屋裡那些香糯可口的梅乾菜、釀豆腐,在廣西也十分常見。尤其是“”,現在已經成為了廣西特別的菜餚製作方法,比如釀苦瓜、釀茄子

為什麼,廣西人帶著廣東味道?

兩廣還有豐富的水果資源,夜市攤上也不例外

兩廣地區流行吃白切雞,用一斤上下的鮮嫩三黃雞作原料,隔水清蒸或用清水煮熟,湯中僅放姜蔥料酒去腥,再斬成小件,堆碼成整盤,佐蘸料食用。往往逢年過節、紅白喜事、祭祖等重大場合,都要有一隻白切雞打底鎮場。

此外,兩地的燒臘鋪子,也都流行著叉燒、燒鴨、燒鵝、燒雞等“燒滷”熟食。

為什麼,廣西人帶著廣東味道?

深井燒鵝,好想吃

為什麼,廣西人帶著廣東味道?

南寧串串。

南寧老友粉

這一粉種是上世紀30年代,在一間粵式早茶的後廚裡被成功研發出來的,後被南寧本土人士廣泛接受,並深受追捧,成為了今天南寧最著名的小吃。

廣西流行的各種現煮米粉,操作工藝很多也是從廣東傳過來的。比如玉林牛雜粉,以新鮮牛雜入粉,粉與牛雜必須現煮。精妙之處在於湯,湯色清淡卻暗蘊牛味,毫無腥羶之感。後來,又在廣西各地衍生出了各種生料粉和鮮肉煮粉等。

為什麼,廣西人帶著廣東味道?

南寧老友粉,酸筍、豆豉與瘦肉是經典配料。

為什麼,廣西人帶著廣東味道?

街邊燒臘店

還有很多美食,兩地做法相似,但又有著微妙的區別。

比如腸粉,是一種將米漿蒸熟成薄薄一片米皮,再裹挾起來的食物。廣式腸粉往往包裹著鮮蝦、叉燒或牛肉,再澆上一份特製醬油,外皮彈滑、內餡飽滿,吃的就是一口鮮甜。而廣西卷粉,內陷主要有肉沫、豆角等,再配上廣西獨有的黃皮醬或是糟辣醬,滋味大為不同。

為什麼,廣西人帶著廣東味道?

腸粉與製作腸粉的竹籃。

為什麼,廣西人帶著廣東味道?

廣西重口味捲筒粉。

龜苓膏發源於廣西梧州。傳說明末清初時,有個懂藥性的李三老人,在暑熱天患上了溼毒後,他將鷹嘴龜和土茯苓燉為靚湯。此後又入生地、蒲公英、金銀花等,為方便食用,他又把這些藥物搗製成膏體,配上蜜糖飲用。漸漸地,人們形成了食用龜苓膏的食療習慣。

現在,龜苓膏和黑涼粉,是兩廣地區各種糖水甜點的一味重要輔料。也有廠商將之塑封包裝,成為了一種常見的零食。

為什麼,廣西人帶著廣東味道?

辣麼長長長的廣西南寧中山路美食街。

兩廣所在的嶺南地區,位於北迴歸線附近,又有多條江河經過,是典型的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這裡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短夏長,氣溫高、雨量多。這裡常流傳著“溼熱氣躁”的症狀。

一方水土一方人,如同西南人喜歡吃辣椒、北方人吃肉要放大料、湖南人喜歡臭豆腐、滬寧一帶做菜少不了糖、西藏人愛喝酥油茶一樣,涼茶已成為嶺南一代代人的自然選擇,是千百年來離不開的一種飲品。有病治病,沒病防病。

為什麼,廣西人帶著廣東味道?

街邊售賣涼茶和龜苓膏的鋪子。

今天,涼茶已成在嶺南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在各個城鎮的大街小巷,那一個個篷佈下、鋪頭中、街角處、道路邊,都會擺上一攤攤涼茶。一般會有一把大銅壺,壺嘴呼哧呼哧地噴著熱氣;或是並排放著多個熱水壺,也有羅漢果、菊花茶、雷公根等味道清淡的草藥,製成冰涼的糖水。

如果以為嶺南人只夏天喝涼茶,那就錯了。在寒冷的冬天裡,人們會斬上幾段甘蔗,放上一把馬蹄,熬成馬蹄竹蔗水,圍著火爐,飽食之後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茶水。那份熨帖和適意,足以驅趕掉冬日刺骨的寒意。

可以制涼茶的草藥種類繁多,最初來源已不可考,很可能是民間聚集而成的一種的傳統,涼茶在長期的流轉過程中,形成各地不同的變種,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涼茶種類。

為什麼,廣西人帶著廣東味道?

兩廣常見的涼茶店面。

數億年的地質變遷塑造了嶺南,數千年的歷史變遷也已成為過往,只剩一江水泊泊流淌。現在,語言、文化、美食,總有一些事物,把兩廣聯繫在一起……

喜歡美食的小夥伴別忘了點擊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