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告別“扶貧式補貼”,新能源車市場洗牌在即?

一年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還是“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的時代,然而短短12個月後,市場環境就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隨著補貼縮水、新攪局者出現等多方面因素,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開始從“低端代步車”向高質量、高端化的方向邁進。

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車市場累計銷量352,295輛,同比增長123%,其中,純電動車銷量257,265輛,同比增長101%;插電式混合動力銷售95,030輛,同比增長213%。純電動車依然是新能源市場主力軍,但是,插電混動車型的增勢更為明顯。

告別“扶貧式補貼”,新能源車市場洗牌在即?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體市場大幅提升的同時,純電動車中的A00級小車卻成了最大的失意者。今年6月,A00級純電微型車銷量僅為16,726輛,同比下滑25%、環比下滑63%,這也是這個細分市場首次出現如此大幅度的動盪。

向高質量邁進

2018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之年,從上半年的銷量來看,新能源汽車總體走向是上揚的,唯一顯著的特點是A00級純電微車走向了下滑的道路。究其原因,是6月12日起實施的新補貼政策對於補貼門檻進行了較大提升,由於A00級純電動車在續航里程和電池密度上大多很難達標,導致補貼將大幅減少甚至全部取消。

告別“扶貧式補貼”,新能源車市場洗牌在即?

關於補貼的退坡,原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秉剛曾表示“補貼不是扶貧,補貼是為了促進產業發展,產業推起來了,補貼就撤得快一點,這樣對它的生長有好處。”

隨著新能源市場快速發展和國家2025計劃的推進,越來越多傳統車企進入了新能源汽車領域,加上蔚來、小鵬、威馬、拜騰以及特斯拉等新勢力的虎視眈眈,琳琅滿目的高質量產品不斷豐富著消費者的用車需求,市場由追求代步到追求高質量轉變,緊湊級車型會慢慢成為主流。

雖然目前為止A00級依舊是銷量的主要貢獻者,但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不斷進取的大環境下,今年前五個月可以說是微型車最後的狂歡。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A00級的潛力也不可忽視,補貼退坡後,它將可能在共享出行、分時租賃領域呈現較大的競爭力。

插混更受認可

2018年1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量3.1萬臺;2月由於年節的影響,銷量回落至2.9 萬臺;3月政策明朗後,銷量迅速提升至5.57 萬臺;4月份進一步暴增到了7.2 萬臺;5月達到 9.2 萬臺的最高點;6月份有所回落,7.17 萬臺。

總體而言,上半年的新能源車市呈現穩健增長的勢頭,這在中國乘用車市場整體走向低迷的大背景下,顯得格外醒目。

告別“扶貧式補貼”,新能源車市場洗牌在即?

和以往不同的是,過去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一直由純電動主導,然而今年增速最快的卻是插電混合動力,上半年總計銷量94,979輛,市場份額提升至27%,同比增長213%,兩倍於純電動車101%的增速。

雖然業內普遍認為,插電混動只是電動化過程中的過渡產品,但不可否認,在“雙積分”政策壓力和動力電池技術一時難以攻破的前提下,讓眾多車企“務實”地選擇生產插混車型。

告別“扶貧式補貼”,新能源車市場洗牌在即?

這方面,今年上半年上市的福特蒙迪歐插電混動版、寶馬5系插電混動版、吉利博瑞GE插電混動版等車型,都是很好的例證。數據顯示,寶馬集團上半年插混車型總銷量為60,660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2.5%,其中中國市場就為其貢獻了6,295輛,與去年上半年相比增長了5倍之多。

實際上,從消費者使用層面看,插電式混動車型相較純電也具有更大的便捷性,既可以在上海、廣州、天津、深圳等限購城市享受免搖號、不限行的優惠政策,又可以不必擔心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充電焦慮等問題,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這種優勢都將是後者無可比擬的。

新能源市場洗牌在即

從銷量上看,比亞迪仍然是國內新能源市場的龍頭,同樣佈局較早的北汽新能源位居次席,隨後是奮起直追的上汽乘用車,奇瑞、江淮、江鈴等等。

告別“扶貧式補貼”,新能源車市場洗牌在即?

不過,隨著微型電動車的銷量應聲下跌,以EC系列為主打的北汽新能源未來還能不能保持優勢地位需要打個問號。補貼政策調整後,上汽乘用車旗下車型均在政策利好的紅線之內,而北汽新能源則傳出停售EC180和EC200兩款佔銷量64%的主力車型;吉利方面,旗下已有帝豪EV和帝豪PHEV兩款車型,今年還推出了博瑞GE插電混動版和帝豪GSe純電版,將為吉利在新能源市場的發展增添助力。

另一方面,以微型、小型新能源車為主的知豆、華泰、雲度、長安等車企今年上半年銷量都不予樂觀,知豆、華泰等完成率甚至不及全年任務的20%。知豆的銷售主力知豆D2和眾泰銷售主力眾泰E200等均不在補貼範圍之內,導致其上半年銷量疲態盡顯。

可以想見,隨著市場整體不斷“向上”發展,以及越來越多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出現,新能源車市場將面臨第一輪洗牌期。而未來,當江淮大眾、長城寶馬等新型合資企業與國產特斯拉等產品問世,缺少技術和品質的“濫竽充數”者將被市場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