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煉”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天津人講究吃,也會吃,甚至可以說,對吃有那麼一種執念。天津人對吃要求的那種精細,卻是滲入骨髓中的一種性格。天津的味道是什麼?是被奉為經典早餐的煎餅餜子?還是讓人神往的公館菜?亦或是傳入已久的西餐西點?哪一種讓你念念不忘?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煉”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天津菜咋就發展成現在這樣了?

那可是有歷史原因和歷史條件的!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煉”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天津城市發展源於京杭運河的開通。元詩人張翥有詩描述:“一日漕糧到直沽,吳罌越佈滿街衢”,生動地反映了元代直沽的商業作用。因為漕運和鹽業的發展,使天津聚集了大量的移民。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煉”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天津菜到底有什麼特點?

再有人問,你可以這樣回答了。

1.菜系:大量遷徙到天津的移民就地取材,以運河沿岸的魯菜和宮廷菜為基礎,重點融入淮揚菜、徽菜、杭幫菜的特色。

2.口味:以鮮鹹為主味,輔以酸甜,小辣微麻。

3.飲食文化:逐漸形成天津漢民菜、清真菜和民間小吃三足鼎立的地方風味美食。

那麼,問題又來了。

歷史上的天津地方風味集中在哪裡呢?

答案是:

以三岔河口為中心的南北運河兩岸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煉”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天津衛城北門外至南運河兩岸,形成了以估衣街、針市街、北門外大街、河北大街、侯家後、大衚衕為骨幹的商業中心,興盛幾百年。

崔旭的《津門百詠》中,有《酒館》一首:“翠釜鳴姜海味稠,咄嗟可辦列珍饈。烹調最說天津好,邀客且登通慶樓。”這通慶樓,就在裁彎取直前的三岔河口南運河邊。

今天,咱們來說說天津的一些漢民菜

開天津餐飲業大飯莊的先河,集中體現天津風味菜的“八大成”飯莊就誕生於侯家後一帶。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煉”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清康熙元年(1662年),為慶賀康熙登基大典,侯家後寶宴衚衕的聚慶成飯莊開業。

這聚慶城飯莊是什麼樣子的呢?聚慶成飯莊建築為庭院式四合套結構,門前有廣場,供賓客停轎駐馬。前庭院寬闊,中間有供唱堂會用的戲臺。聚慶城飯莊承辦的宴會檔次分明,席面從高檔的滿漢全席(108件)到燕翅重八席(48件)、中檔的鴨翅六六席(36件)到低檔的海參雞席(16件)。特別擅長燒烤菜,飯莊內設大型烤爐設備,烤全豬、全羊、全鵝、全雞,符合清朝貴族風俗習慣。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坐鎮天津,凡用中國宴席宴請洋人,都由聚慶成應差。

聚慶成開業取得巨大成功,侯家後中街又相繼開業了聚和成、聚樂成兩家。歸賈胡同開業義和成、義升成兩家。江叉衚衕開業福聚成、聚源成、聚升成三家。從此,拉開天津風味“八大成”飯莊引領天津餐飲業發展200多年的歷史。

二百多年裡,聞名京津地區的“八大成”,對津菜的發展,起著博採眾長、兼收幷蓄、推陳出新、至臻完善、承前啟後巨大作用。至清朝同治、光緒年間,津菜的發展形成高潮,達到鼎盛時期。

津菜第一名菜:扒通天魚翅

“扒通天魚翅”誕生於紅橋區侯家後天津名菜館“八大成”之一的聚和成。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煉”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扒通天魚翅”是怎麼來的呢?早在300年前,由廣東、福建、潮州商家組成的商船隊駛入天津經商。由於地域接近、語言相通,三家人於清乾隆四年(1739)聯合建立了閩粵會館。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煉”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開館掛匾這天,三幫商眾齊聚聚和成,大擺筵席,以示慶賀。潮州幫帶來自古即列為“八珍”之一的上好的通天魚翅。經聚和成廚師多次發制,煮、燜、蒸制入味,再用津菜最擅長“扒”制技法,下勺、掛勺、大翻勺。成菜上桌,兩千多克重的金黃色翅針,半開扇面般排列整齊通順,形如細密梳齒,呈金黃色,盈溢雲紅色亮汁,瑩潤飽滿,剔透油潤,一派大氣。

喧鬧的大廳,一時鴉雀無聲,為如此美味所震懾,無人舉箸。還是通天魚翅的主人先緩過魂來,首先品嚐:入口筋肉軟糯,味道醇厚,鮮美迎口,久駐不散。隨後連連稱奇,說在魚翅的產地,也未見過如此高超的烹飪技藝,使通天魚翅化為人間至味,不愧為“百菜之王”。從此,扒通天魚翅被列為天津菜的頭牌大菜。

天津名菜:燒目魚條

傳說乾隆皇帝南巡東巡,十次途經天津,駐蹕南運河畔萬壽宮。地方官遂指派聚慶成飯莊供奉御膳。夏日的一天,乾隆皇帝要吃銀魚。可銀魚是冬令水產珍品,三伏盛夏哪有銀魚?這一下愁壞了地方官。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煉”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聚慶成的廚師藝高膽大,以伏天最肥美的鰨目魚為原料,烹製出色澤明亮,外酥裡嫩,口感鹹甜略酸的燒目魚條。乾隆品嚐後龍顏大悅,封賞廚師五品頂戴花翎,賜黃馬褂。自此,“燒目魚條”前冠以“官”字而馳名津門,更成為天津名菜。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煉”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煉”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天津的餐飲業,

不只有高級大飯莊,還有與“八大成”同時代

盛行於餐飲市場的“二葷館”。

清末民初,蓬勃興盛的天津餐飲業的服務檔次與規模開始分化。二葷館既包辦酒席又接待散座,經營靈活,更受廣大食客青睞一時勝過名門飯莊。譽滿津門的“天一坊”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和傑出代表。

坐落於菜館林立的北門外大街的天一坊於清光緒五年(1879年)開業。規模上雖不如八大成飯莊,但地理位置優越,門前既是起步通往京師的通衢大道,北距南運河北碼頭運河戶部稅收衙門——北大鈔關不足百米。

有錢的富商官宦們出津,要在這裡餞行;返津的,要在這裡接風洗塵。南來北往的客商,順運河而來,落帆繫纜,上岸領略津門大都會的風采,一品傳統津菜的美味,往往都選擇聞名遐邇有“天下第一坊”之稱的天一坊飯莊。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煉”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目前,仍流行於天津各大飯莊裡的“罾蹦鯉魚”“炒青蝦仁”等天津風味菜,就出自這些二葷館。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煉”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天津菜,雖沒有形成菜系

但,不得不說這天津菜裡頭可是大有學問

在中華料理中也是一枝獨秀了

編|龐荔馨

審核|吳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