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炼”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天津人讲究吃,也会吃,甚至可以说,对吃有那么一种执念。天津人对吃要求的那种精细,却是渗入骨髓中的一种性格。天津的味道是什么?是被奉为经典早餐的煎饼馃子?还是让人神往的公馆菜?亦或是传入已久的西餐西点?哪一种让你念念不忘?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炼”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天津菜咋就发展成现在这样了?

那可是有历史原因和历史条件的!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炼”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天津城市发展源于京杭运河的开通。元诗人张翥有诗描述:“一日漕粮到直沽,吴罂越布满街衢”,生动地反映了元代直沽的商业作用。因为漕运和盐业的发展,使天津聚集了大量的移民。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炼”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天津菜到底有什么特点?

再有人问,你可以这样回答了。

1.菜系:大量迁徙到天津的移民就地取材,以运河沿岸的鲁菜和宫廷菜为基础,重点融入淮扬菜、徽菜、杭帮菜的特色。

2.口味:以鲜咸为主味,辅以酸甜,小辣微麻。

3.饮食文化:逐渐形成天津汉民菜、清真菜和民间小吃三足鼎立的地方风味美食。

那么,问题又来了。

历史上的天津地方风味集中在哪里呢?

答案是:

以三岔河口为中心的南北运河两岸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炼”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天津卫城北门外至南运河两岸,形成了以估衣街、针市街、北门外大街、河北大街、侯家后、大胡同为骨干的商业中心,兴盛几百年。

崔旭的《津门百咏》中,有《酒馆》一首:“翠釜鸣姜海味稠,咄嗟可办列珍馐。烹调最说天津好,邀客且登通庆楼。”这通庆楼,就在裁弯取直前的三岔河口南运河边。

今天,咱们来说说天津的一些汉民菜

开天津餐饮业大饭庄的先河,集中体现天津风味菜的“八大成”饭庄就诞生于侯家后一带。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炼”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清康熙元年(1662年),为庆贺康熙登基大典,侯家后宝宴胡同的聚庆成饭庄开业。

这聚庆城饭庄是什么样子的呢?聚庆成饭庄建筑为庭院式四合套结构,门前有广场,供宾客停轿驻马。前庭院宽阔,中间有供唱堂会用的戏台。聚庆城饭庄承办的宴会档次分明,席面从高档的满汉全席(108件)到燕翅重八席(48件)、中档的鸭翅六六席(36件)到低档的海参鸡席(16件)。特别擅长烧烤菜,饭庄内设大型烤炉设备,烤全猪、全羊、全鹅、全鸡,符合清朝贵族风俗习惯。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坐镇天津,凡用中国宴席宴请洋人,都由聚庆成应差。

聚庆成开业取得巨大成功,侯家后中街又相继开业了聚和成、聚乐成两家。归贾胡同开业义和成、义升成两家。江叉胡同开业福聚成、聚源成、聚升成三家。从此,拉开天津风味“八大成”饭庄引领天津餐饮业发展200多年的历史。

二百多年里,闻名京津地区的“八大成”,对津菜的发展,起着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推陈出新、至臻完善、承前启后巨大作用。至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津菜的发展形成高潮,达到鼎盛时期。

津菜第一名菜:扒通天鱼翅

“扒通天鱼翅”诞生于红桥区侯家后天津名菜馆“八大成”之一的聚和成。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炼”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扒通天鱼翅”是怎么来的呢?早在300年前,由广东、福建、潮州商家组成的商船队驶入天津经商。由于地域接近、语言相通,三家人于清乾隆四年(1739)联合建立了闽粤会馆。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炼”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开馆挂匾这天,三帮商众齐聚聚和成,大摆筵席,以示庆贺。潮州帮带来自古即列为“八珍”之一的上好的通天鱼翅。经聚和成厨师多次发制,煮、焖、蒸制入味,再用津菜最擅长“扒”制技法,下勺、挂勺、大翻勺。成菜上桌,两千多克重的金黄色翅针,半开扇面般排列整齐通顺,形如细密梳齿,呈金黄色,盈溢云红色亮汁,莹润饱满,剔透油润,一派大气。

喧闹的大厅,一时鸦雀无声,为如此美味所震慑,无人举箸。还是通天鱼翅的主人先缓过魂来,首先品尝:入口筋肉软糯,味道醇厚,鲜美迎口,久驻不散。随后连连称奇,说在鱼翅的产地,也未见过如此高超的烹饪技艺,使通天鱼翅化为人间至味,不愧为“百菜之王”。从此,扒通天鱼翅被列为天津菜的头牌大菜。

天津名菜:烧目鱼条

传说乾隆皇帝南巡东巡,十次途经天津,驻跸南运河畔万寿宫。地方官遂指派聚庆成饭庄供奉御膳。夏日的一天,乾隆皇帝要吃银鱼。可银鱼是冬令水产珍品,三伏盛夏哪有银鱼?这一下愁坏了地方官。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炼”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聚庆成的厨师艺高胆大,以伏天最肥美的鳎目鱼为原料,烹制出色泽明亮,外酥里嫩,口感咸甜略酸的烧目鱼条。乾隆品尝后龙颜大悦,封赏厨师五品顶戴花翎,赐黄马褂。自此,“烧目鱼条”前冠以“官”字而驰名津门,更成为天津名菜。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炼”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炼”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天津的餐饮业,

不只有高级大饭庄,还有与“八大成”同时代

盛行于餐饮市场的“二荤馆”。

清末民初,蓬勃兴盛的天津餐饮业的服务档次与规模开始分化。二荤馆既包办酒席又接待散座,经营灵活,更受广大食客青睐一时胜过名门饭庄。誉满津门的“天一坊”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和杰出代表。

坐落于菜馆林立的北门外大街的天一坊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开业。规模上虽不如八大成饭庄,但地理位置优越,门前既是起步通往京师的通衢大道,北距南运河北码头运河户部税收衙门——北大钞关不足百米。

有钱的富商官宦们出津,要在这里饯行;返津的,要在这里接风洗尘。南来北往的客商,顺运河而来,落帆系缆,上岸领略津门大都会的风采,一品传统津菜的美味,往往都选择闻名遐迩有“天下第一坊”之称的天一坊饭庄。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炼”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目前,仍流行于天津各大饭庄里的“罾蹦鲤鱼”“炒青虾仁”等天津风味菜,就出自这些二荤馆。

津津有味|天津菜是如何“炼”成的?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天津菜,虽没有形成菜系

但,不得不说这天津菜里头可是大有学问

在中华料理中也是一枝独秀了

编|庞荔馨

审核|吴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