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消費金融期中考:8家公司賺13億元 蘇寧、尚誠虧損


消費金融期中考:8家公司賺13億元 蘇寧、尚誠虧損



隨著上市銀行2018年半年報陸續公佈,持牌的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上半年業績也隨著母公司報表浮出水面。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上半年持牌消費金融資產規模呈快速增長趨勢。

除了此次未披露業績的中銀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此前已經邁入百億資產規模俱樂部外,截至2018年上半年,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的資產規模均已突破100億元。 其中,招聯消費金融資產規模已經達到607.7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近30%。

資產規模激增是披露業績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一大共性。其中上半年資產規模已經達到51億元的哈銀消費金融資產規模增速最為迅猛,同比大幅增長了532.87%。緊隨其後的是上海尚誠消費金融,資產規模增幅達到318%。同樣接近50億資產規模的杭銀消費金融資產規模增幅為198.86%。

業內人士指出,在經歷了去年“現金貸”整治後,目前持牌的“正規軍”正呈現快速發展,根據第一財經梳理,披露中期業績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無一家縮表。

規模的擴張也帶來資本承壓,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先後有中郵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等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在上半年補充資本金。其中,中郵消費金融完成增資20億元;重慶百貨向馬上消費金融進行了第三輪增資,持股31.06%,馬上消費金融目前註冊資本達40億元。


消費金融期中考:8家公司賺13億元 蘇寧、尚誠虧損



多家徘徊在盈利邊緣

9月4日,記者認真梳理了一遍:目前,已有10家消費金融公司公開了上半年盈利情況。其中,包括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在內的8家合計盈利13.7億元,蘇寧消費金融等2家消費金融公司出現虧損。梳理過程中,記者還發現,上半年,中銀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兩家公司因違規吃了罰單,合計被罰近170萬元。

雖然上半年資產規模普遍激增,但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卻徘徊在盈利邊緣的左右。

例如,上海尚誠消費金融上半年資產規模儘管大幅擴張318%,但淨利潤為-0.16 億元,仍處於虧損的狀態。不過,尚誠消費金融成立於2017年8月,剛滿一年。出資人包括上海銀行與攜程公司,上海銀行持股比例為38%。

此外,長沙銀行在A股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了長銀五八消費金融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盈利情況,公司資產規模達到20.53億元,虧損900.45萬元。 長安銀行在其官網發佈的截至2017年末年報顯示,長銀消費金融資產規模11.71億元,去年虧損-1123萬元。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三家消費金融公司成立時間均在2016年下半年之後,從成立時間看,在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靠後。

另外,杭銀消費金融上半年扭虧為盈,實現盈利613.02萬元,而去年年末該公司虧損3459.84萬元;錦程消費金融上半年淨利為0.36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一半;而中郵消費金融上半年淨利潤0.76億元,已經超過2017年全年淨利潤之和。

相比成立時間短或發力較晚的消費金融公司,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等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其中,興業消費金融上半年淨利潤2億元,同比大增119.78%;招聯消費金融上半年淨利潤6.04億元,同比增長11.6%;根據海爾消費金融中報,該公司淨利潤上半年也大幅增長了238%。

業內人士指出,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在經過了頭兩年系統投入期後,扭虧為盈的越來越多。

馬上消費金融董事長趙國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創立開始的時候,公司一般不設業務增長目標,而是以能力建設為唯一目標。主要包括對合規能力、自主研發科技能力、多元融資能力、自主獲客能力、數據決策風控能力、智能客服能力、資產管理能力等的構建。

經過去年“現金貸”監管旋風,在強監管、去槓桿、迴歸本源的市場環境下,目前消費金融公司已經從跑馬圈地式發展進入規模與質量並重的時期。

《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剔除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後的消費性貸款增速在中國境內仍大幅攀升。2017年,剔除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後的消費性貸款餘額為9.36萬億元,同比增長36.43%,增速較2016年提升16個百分點。居民消費能力較為強勁,這是居民消費需求升級在金融領域的又一直觀反映。

除了上述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更多玩家都在覬覦這片增長的巨大市場。例如,近期銀聯也開始佈局消費金融市場,推出了一款現金貸產品——全民購。

合規風險猶存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多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由於業務違規吃到了央行、銀保監會罰單。例如,8月7日,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北銀消費金融因為違反《徵信業管理條例》相關規定,被處以30萬元罰款。

上海銀監局5月25日發佈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中銀消費金融2016年7月辦理部分貸款時,存在以貸收費的行為,被警告並罰沒合計138.68萬元。接近某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務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貸收費”類似於銀行給小企業貸款時收取的諸如財務顧問費等各類名目的“亂收費”,不繳納這一費用,借款人就拿不到錢。

除了“亂收費”外,不規範的“助貸”行為,則更容易將風險引至非持牌的消費貸機構,從而滋生更多問題。

近期,有消息稱中郵消費金融暫停全部線下渠道受理普通“郵你貸”業務。9月5日,中郵消費金融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公司近日向各營銷中心下發了《關於深化市場亂象整治,開展合作機構風險專項排查的通知》,啟動了為期四個月的對包括線下助貸機構、委外催收機構、場景合作機構等在內的各類合作機構的風險排查工作,旨在主動排除各項風險隱患。

某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中郵消費金融的部分產品可能涉及給外面渠道放款,不直營,所以會有上述問題。

隨著去年底《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下稱“141號文”)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貸款業務時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助貸模式由此逐漸退出。

此外,銀保監會近期印發《銀保監會關於銀行業和保險業做好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對銀行業、保險業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進行了部署。《通知》指出,要重點打擊“以故意傷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嚇、威脅、騷擾等非法手段催收貸款;利用黑惡勢力開展或協助開展的;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再高利進行轉貸的;面向在校學生非法發放貸款,發放無指定用途貸款,或以提供服務、銷售商品為名,實際收取高額利息(費用)變相放貸的”等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