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包子皮面團的製作方法

包子皮面團的製作方法

基本上包子皮的製作方法有兩種:

1。直接發酵法,最容易也最省時間的方法,只是包子皮的風味會貧乏一些,但是如果餡做的好,也是一樣美味可口。請參考:簡簡單單在家做包子。

2。老面發酵法,這方法比較費勁,因為老面發酵時間是以天計算,所以麵糰會發酸,需要兌鹼,很麻煩。鹼大了麵糰要發黃,鹼小了麵糰則發酸,考的是功夫及經驗。但相對的包子皮的風味就比較豐富。大多商業化的製作都採用這方法,因為每天作業,所以老麵糰可以源源不斷的每天傳下去,還能省下酵母錢呢!而且大多的包子鋪還會在蒸籠最底層放碗硫磺粉一起蒸,含硫磺的水汽可以用來漂白包子,保證包子皮久蒸也不會發黃!

媽咪用了折衷的方法取代這老面發酵法,採用發麵包的中種法,保留了酵母獨特的酒香味,但卻排除了老酵面的酸,免除了兌鹼的程序。這樣比較適合家庭式製作包子。

(折衷的老面發酵做法:在一個攪拌盆內,先把第一次發酵麵糰【第一次發酵麵糰(老面):溫水(40度C)- 150克,砂糖 - 2茶匙,即發酵母 - 2茶匙,低筋麵粉 - 300克】材料中的酵母,糖及一湯匙的麵粉溶入150cc的溫水中,放置20分鐘以確定酵母的活躍性後(有發豐富的泡沫),再加入全部製作老面的低筋麵粉揉成均勻的團,蓋好讓麵糰處於30度C的溫度下發酵4~6小時,圖為發酵六小時後的麵糰,有濃鬱酒香味。

3。使用酵母所要注意的要點:

在網上時常會看到很多廚友提出同樣的問題,為什麼我做出來的包子皮會很硬,不象外面賣的這麼鬆軟?其實很多時候問題是出在酵母上,酵母的活躍性不能單靠有效期來斷定的,因為酵母菌太脆弱,很容易失效的。

4。測試泡打粉或俗稱的發粉:

其實不單只是酵母菌,剛買回來或是已經放久的發粉/泡打粉也是一定要測試的,尤其是買散裝(不是原包裝)的。方法簡單,撒半小匙的發粉進熱水裡,如果不能冒出豐富的泡沫,就要丟棄了。我曾試過買過失效的發粉哦!雖然保鮮期還是在有效期內。

老酵面。老酵面又稱麵肥,過去鮮酵母難以取得,製作做發麵製品,通常採用這種麵肥發酵法。麵肥是飲食行業傳統的酵面催發方式,經濟方便,但缺點是時間長,使用時必須加鹼中和酸味。鹼加多了麵糰就會發黃,而且礆味重。鹼加不夠則麵糰要發酸,要加多少全憑經驗及麵糰的狀況,不容易掌握。

1. 傳統老酵面做法:

第一天: 50g麵粉 1小匙即溶酵面 1小匙糖 50g水,在個容器內攪均,用乾淨的溼布蓋好,靜置發酵1天。

第二天:在發酵了1天的麵糰內加入300g的麵粉及150g的水,攪均,用乾淨的溼布蓋好,再靜置發酵1天。就成了老面或麵肥了。

第三天:可以製作麵糰了,方法如下:

1. 先把450g老酵面 60~100g細砂糖(甜度依口味而定) 1/2小匙鹼水 3大匙水 1大匙的雙效發粉(也可以不用)搓揉至糖溶解。

2. 再篩入300g的麵粉, 1/2小匙鹽 3大匙白油或豬油或無味食用油搓揉至麵糰變軟,光滑及不黏手,滾圓蓋起發麵30分鐘,就可分割整形。

3. 留下的100g麵肥或俗稱包種,再加300g的麵粉及150g的水揉成團,用乾淨的溼布蓋好,再靜置發酵1天,第二天就可以再用了,可以源源不斷的傳下去,但是要注意乾淨,要蓋好。如果讓壞菌汙染了,麵糰會發臭,或長出黴菌,會有害健康,就要丟棄了。如果第二天不打算做包子或饅頭,就把那100g的麵肥密封好,存放在結冰格內,要用時就先一天取出解凍,再加入所需分量的麵粉及水,放置到第二天就可以製作包子或饅頭了。

2. 中種法:

媽咪最愛用這方法發麵,因為它結合了直接發酵法和老酵面的好處;製作時間不會太長,保留了酵母獨特的酒香味,但卻排除了老酵面的酸,所以免除了兌鹼的程序。

材料及方法如下:

材料:300g 低筋麵粉或普通麵粉, 150g 水,細砂糖 1湯匙,即溶酵面 2 茶匙

1.把材料中的水,糖,酵母菌及1湯匙的低筋麵粉拌勻,靜置溫暖處待發。

2. 大約20分鐘後,混合物會產生豐富的泡沫,否則就是酵母菌失效了,需要丟棄再買過新的一批了。

3.加入材料中其餘的低筋麵粉

4.用筷子攪拌成棉絮狀

5.再用手搓2~3分鐘,揉成均勻的麵糰

6.蓋起在28~30度C的溫度下發酵4~6小時。(儘量別超過8小時,怕會發酸)

7.下圖為發酵了6小時的麵糰,有濃郁的酒香味, 但不會發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