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遼寧盤錦:蟹飯同炊

因為缺少文獻記錄,今天已經沒人能說清盤錦的河蟹起源於何時。這種與江南大閘蟹同根同種的螃蟹,植根於黑土地的歷史,也許最早能追溯到東北農業大開發時期。19世紀中葉之後,清政府積弱,逐步放棄了對東北地區的邊禁。朝鮮移民大批進入東北,並開始種植水稻。盤錦作為距離鴨綠江最近的沼澤地區,成了最早被開發的水田。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這幾乎重演了東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移民進入長江三角洲,把大沼澤開發成水田的歷史。巧的是,盤錦又毗鄰渤海,大遼河經由這片地區流入大海。這與長三角地區有著相當類似的適應洄游生物生長的環境。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也許,盤錦的第一隻湖蟹是以太湖流域入侵物種身份進入的,但當地人卻給予了足夠的寬容,甚至還在水田裡有意識地豢養。蟹為水稻捕捉蟲害、疏鬆土質,並以排洩物提供有機肥;而水稻也給蟹提供豐富的餌料,這種共生,讓盤錦早在日據時期,就成了關外的江南。

到了六十年代,遼寧人以“棒打獐子瓢舀魚,螃蟹爬到飯鍋裡”來形容盤錦的富足。和南方大閘蟹一樣,盤錦河蟹最好的吃法也是清蒸水煮。北方人不擅烹飪水產,唯有盤錦河蟹,清蒸後蘸姜醋汁,可得真味。南方人來盤錦,當地人以這種吃法待客,足以讓對方恍若歸家。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也許是參考了北方人吃餃子“原湯化原食”的傳統。盤錦當地常常蟹飯同鍋而烹,下屜煮飯,上屜蒸蟹,到蟹飄香的時候,飯也熟了。與蟹共生的米,當地人稱蟹田米,認為有飯裡有蟹味。其實它的香氣滋味,多半吸收了同鍋的蟹味而來。

天津:紫蟹火鍋

|紫蟹其實是大閘蟹的一個亞種,大者如銀元,小者如銅錢。按照以大為美的南方湖蟹的審美標準,這種迷你型選手其實是上不來臺面的。但北方原本乏蟹,特別是冬令時節,蟹黃最豐厚的時候,透過薄薄的蟹蓋,呈現出一層紫色,風味和意境都卓爾不群,自然被人奉為上品,不惜大費周章,破冰掏捕。

上檔次的天津館子裡,冬季都會售賣“七星紫蟹”,其實就是下墊雞蛋羹蒸熟的紫蟹,並把蟹排成七星連珠的樣子。雖然蛋羹會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蒸紫蟹時滲出的汁水也會讓蛋羹變得更鮮甜,但總的來說,這並不算是創新或獨特的滋味。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更講究一點的,會把紫蟹剁小塊,蒸熟後淋上酸甜鮮美的芡汁,這是天津冬令最上得檯面的好菜:酸沙紫蟹。但要論最過癮的吃法,莫過於普通津沽人家都會做的紫蟹涮什錦火鍋。天津人將什錦火鍋稱作“鍋子”。鍋子是清湯底的,其中豆腐白菜、海參鮑魚,豐儉由人,每家每戶都有不同的選料。但被譽為天津冬令四珍的四樣東西是不能少的——銀魚、紫蟹、鐵雀、韭黃。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鐵雀是一種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候鳥,比麻雀大,比鴿子小,雀頭和雀脯肉一般拿來軟溜,剩下的架子丟在什錦鍋裡吊鮮湯。紫蟹整個丟到鍋裡去煮,蟹身小、易入味,只要幾分鐘就熟了。湯汁滲入蟹肉,軟嫩無比。吃完蟹後還能喝湯,紫蟹什錦鍋的湯有奇妙的鮮甜味,不輸廣式打邊爐

山東萊州:蔥油大蟹

萊州人把梭子蟹稱為“大蟹”,但凡去過當地饕餮的人,都會覺得這個“大”字名不虛傳。較大的晝夜溫差、黃河入海帶來的大量營養物質,以及渤海灣天然冷水漁場的環境,都為梭子蟹生長帶來極其優越的環境。在萊州的海鮮市場裡,最大的梭子蟹重達一斤半,這是連雲港的黃海梭子蟹、舟山的東海梭子蟹都無法望其項背的體型。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面對梭子蟹,膠東大廚也展現除了粗獷豪放的烹飪手藝。蔥油淋,是最對得起萊州大蟹的做法。不用切,不用拆,整隻大蟹蒸熟;再另起一口鍋,把油熬到冒煙;最後拆開蟹蓋,鋪上蔥姜,趁熱淋上熱油。呲啦一聲,充滿了魯菜風味的蔥油大蟹,就是對秋天最好的獎賞。

四川成都:香辣蟹

|對於愛吃辣的中國中西部地區來說,香辣蟹並非四川獨有,湖南、江西、貴州都有此物出沒。而且越來越有席捲餐飲江湖的氣勢。在口味清淡的東南沿海地區人看來,用香辣處理滋味輕靈鮮美的蟹,總會覺得暴殄天物。但從食物發展的宏大歷史觀來看,被大眾所廣泛接受的審美,或許才代表了未來口味發展的趨勢。而眾多的香辣蟹中,又以川菜的做法最為考究經典。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川式香辣蟹的選材不拘一格,但有一點,以蟹肉厚實者為妙。湖蟹個頭小,蟹肉單薄,用來香辣炒,往往是調料充分滲入肉中,已嘗不出蟹味,且吃不過癮。最好是個頭碩大的麵包蟹,用熱油炮到斷生後撈起斬件,再下辣椒粉、辣椒片和蒜蓉炒,最後撒一把芹菜碎。這樣的香辣蟹油香四溢,鑊氣逼人。再來一瓶冰啤酒,就是川中夏夜最好的風景。

安徽黃山:徽州醉蟹

江浙地區素有秋風起做醉蟹的傳統,揚州的中莊醉蟹以微甜勝場;上海的醉蟹加了醬油,鹹鮮滋味濃郁;蘇州會拿六月黃做醉蟹,這大概是每年可以吃到的最早的醉蟹,且蘇式醉蟹很多是鮮醉,即做即吃,蟹肉蛋白質還未凝固,和醉蝦一樣呈半透明的膠狀,味道綿長;杭州醉蟹酒香突出,且會加入幹桂花,讓蟹肉帶著桂花香,這是兩種季節限定最好的組合。但大多數江浙人不知道的是,江浙醉湖蟹的風尚,最早也許來自長江、錢塘江和太湖上游的徽州。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明清時代交通不便,但徽州人仍前仆後繼地湧入江浙地區經商賣物、科舉做官。為了保證帶來家鄉食物的途中不變質,徽州人想出了各種各樣的防腐手段。臭鱖魚、毛豆腐,包括醉蟹,都來自那個時期。徽州當然不比江浙,有大量現成的大閘蟹。但清澈的水質,也養肥了河溪裡的小毛蟹。洗刷乾淨,用白酒、姜蒜、鹽醃了,再密封好,可以保存兩個月以上不變質。開封后蟹鉗充盈了酒香,是很好的佐酒吃食。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醉蟹傳到江浙後,講究生活品質的江南文人們,嫌白酒味道太重,改用更溫和的黃酒,並按照本地口味,加入了糖、陳皮和花椒,讓醉蟹的滋味更加豐富。久而久之,醉蟹本來彷彿的作用也被削弱無視了,加入酒,或許只是為了獲得濃郁的酒香,殺滅細菌,以及還原唐宋之前生醃洗手蟹的風雅情致。

江蘇蘇州:六月黃炒年糕

六月黃其實就是沒成熟的大閘蟹。本來要九月捕撈的蟹,早在六七月還沒長成時就售賣。看起來浪費,但其實,有人計算,假使一畝塘中只能養出1000只大閘蟹。但若能提早規劃養殖部分“六月黃”,就可放下2000只蟹苗,此時蟹體幼小、消耗的水體營養等也不多,完全可以和諧共處,正常生長,等到了夏天長成“六月黃”,撈起一部分賣出,剩下的就可獲得更多空間生長直到成年。雖然沒有大閘蟹那種緊實緻密的蟹膏,但六月黃體內充裕的蟹黃,已經初露制霸江湖的氣概。顯然,這種精明的算計,最有可能出自江浙人的頭腦;最適宜湖蟹生長的江浙地區,更是為六月黃的誕生孕育了良好的溫床。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而蘇州,作為太湖蟹的故鄉,陽澄湖的所在地,自然也是六月黃最重要的產區。在蘇州人眼裡,六月黃並不像大閘蟹那樣需要認真對待。不是清蒸、水煮這些原汁原味的做法,對不起大閘蟹昂貴的價格。但六月黃的意義卻在於是提早三個月滿足口腹之慾,以及將一些捨不得對大閘蟹下手的烹飪手法,應用於它。這些做法,包括但不限於麻辣、椒鹽、醬爆、面拖炸。但最具蘇州本地特色的,還是六月黃炒年糕。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蘇州的糕團是江南糕點的代表,而蘇州年糕更是以軟糯中不失爽口而聞名。將蘇州年糕與斬塊的六月黃同炒,下蔥白、薑片、生抽、白糖。年糕焦香,六月黃鮮肥。後來,不少飯館學習六月黃炒年糕的組合,囿於六月黃的季節限制,改用四季皆可得的梭子蟹。傳得多了,幾乎家家會做,卻忘記了這道菜原本的模樣。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浙江杭州:蟹釀橙

蟹釀橙其實並不是杭州菜。三十多年前,它還是一道只存在於古籍裡的傳說菜。這本古籍,就是記錄南宋城市風物的《武林舊事》。而杭州,作為南宋的都城,當仁不讓成為讓蟹釀橙復活的城市。到今天,在杭州能做出最正宗的古法蟹釀橙的,也只有兩家飯館。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這種用湖蟹的蟹黃、蟹膏、蟹肉,與橙肉橙汁一起炒,最後再填回橙裡蒸的菜,酸甜俱備。從湖蟹發展的大歷史來看,它前承唐以前的糖蟹,後啟元以後的清蒸蟹蘸醋汁;又是宋代南北文化大融合時,北方水果與南方水產的結合品。所以,蟹釀橙是當仁不讓的,國家螃蟹地理中承前啟後,站在十字路口的那一位。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如今坐在杭州西湖邊上的高級飯館裡吃蟹釀橙,依然是一件充滿雅趣的事。行家說,蟹釀橙的味道有四層,第一口吃掉橙內濃稠鮮香的蟹肉,酸甜中帶著鹹鮮,這是第一層口感;拿起橙子蓋,將橙蓋上的果肉擠出汁,你會發現橙子內部的食物味道開始逐漸變清雅,這是第二層口感;吃完後不要急著喝湯,用手揉捏蒸軟的橙子殼,剩餘果肉會部分脫離,果汁則將從果肉中滴落湯中,酸甜口感混合橙子殼內飽含蟹肉香味的湯汁,一口喝掉會催生第三層口感;最後放下橙子,反覆摩擦雙手,會聞到指尖全是橙子的香味,這是第四層“聞香”。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福建福州:螃蜞酥、八寶鱘飯

有人用山海盛宴來形容福州菜,陸上和海中的食材,在這裡有著最好的碰撞。這話用在螃蟹上,尤其準確,也許福州是唯一能把淡水蟹和海蟹都做成本地特色的城市。螃蜞是一種生活在閩江衝擊平原的小型的淡水蟹,或許與天津紫蟹是近親。福州有人用鹽和蝦油生醃螃蜞吃,黑色的蟹膏極鮮。但最普及的,還是螃蜞酥和螃蜞醬。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做法其實不難,螃蜞剁碎後,用白酒醉醃後,再和福州特產的紅糟一起入油鍋焙炒到香脆。最後加醬油、糖、五香粉拌勻就是螃蜞酥。這是福州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小菜,佐粥尤其好。爽脆鹹鮮的口感,與白粥的綿綢相得益彰,比腐乳醬菜好得多。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而螃蜞醬則不用炒,直接把醃好的螃蜞和紅糟拌在一起,磨成醬就行。這是福州菜最重要的調味料,不管炒菜、還是點蘸,都有不輸於醬油的重要價值。如果說螃蜞酥和螃蜞醬,是福州人把小型的淡水蟹做出了花樣。那麼八寶鱘飯,就是福州人料理海蟹的至味。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鱘是福州人對青蟹的俗稱。這種殼堅肉厚的大傢伙,在東南沿海很多地方都有蹤跡,尤以浙江的台州三門、溫州洞頭,福建的福州連江等地為佳。但多數青蟹都被拿來清蒸,作為酒宴中的上品大菜。福州人在青蟹上的想象力突破天際,甚至有人拿青蟹與桂圓一起煲湯,作為老幼婦兒的補品,民間俗語說:“紅鱘桂圓湯,營養勝人參”。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但最福州人對青蟹最成功的演繹還是八寶鱘飯。雖然與八寶飯僅一字之差,但八寶鱘飯的口味卻與前者完全不同。做法並不複雜,只是費工夫,要用豬肚、鴨肉、火腿、蝦米、花生、鴨肫、香菇、冬筍八種葷素食材,與糯米一起蒸。再覆切塊的青蟹於飯上,繼續蒸透。

最後澆上薄芡明油,蟹殼紅亮,八寶飯顏色豐富、滋味多層,青蟹的鮮汁融入飯裡,只這一道大菜,就幾乎構成了從前福州人逢年過節的所有嚮往。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廣東潮汕:生醃蟹

如果說江浙的醉蟹,是復原唐宋風情的高仿古董,那麼潮汕的生醃蟹,就是真正的中國飲食活化石。因為古代交通閉塞,東南沿海的很多地區都保留了生吃梭子蟹的傳統。比如寧波的嗆蟹、溫州的江蟹生,但最精工細作的,還是潮汕的生醃蟹。因為很多人吃了一次還想再吃,有“毒藥”之名。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潮汕的生醃蟹,除了必要的白酒、醬油、薑片之外,還另加了蒜頭、辣椒、香油、糖、陳皮和芫荽。醃漬時間雖然不長,但海蟹生活的鹹水環境,與人體的淡水環境有差異,這就使得生吃的安全性高於江浙醉蟹。

潮汕人愛吃白糜(白粥),佐粥小菜被稱為“雜鹹”,而包括血蚶、蝦蛄、梭子蟹、牡蠣、薄殼在內的各種生醃海鮮,是雜鹹中最上檔次的品類。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生醃的口感奇妙,半凝固狀態的蛋白質吸入嘴,鮮嫩軟滑,自動滑入喉嚨,又鹹又鮮的蟹膏刺激著味蕾,讓人即刻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海風。從此,除卻巫山不是雲。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廣東廣州:清蒸黃油蟹

黃油蟹其實也是青蟹。它並不是青蟹亞種,而是某些青蟹仔,因為肥過了頭,膏油積聚過多,無法完成重殼、脫殼的過程,少了一輪的發育的變異種。

只有在珠三角極其適合青蟹生長的海域,才有較高几率出現這種青蟹界的“兒童肥胖症”患者。

神奇的是,這種變異蟹居然能存活下來,到了6-8月的產卵季節,它們爬上海灘,在猛烈的陽光照射下,它體內的蟹膏就分解成金黃色的油質,然後滲透至體內各個部分,整隻蟹便充滿黃油,蟹身呈現橙黃色,甚至在蟹殼上都會有點點“油珠”,故稱為黃油蟹。

有人說:六月黃是發育不良,黃油蟹是病入膏肓。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早幾十年前,黃油蟹大多被人當成病蟹、雜蟹來看待,不配單獨料理,可能會被食客投訴“膏散、漏油”,只能剔出來用做炒蟹或煲粥。但九十年代後,以蔡瀾為代表的香港老饕們開始撰文盛讚黃油蟹的美味,價格一再走高。再加上“富到流油”的好彩頭,擊中了港粵地區無數人心底的夢想。到今天,當年的病蟹,已經變成與“髮菜”一樣的象徵圖騰了。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至於黃油蟹的味道,膏肥脂滿、黃肉交織,當然會給人極大的滿足。參考炒蟹粉的口感,基本大差不離。

廣西北海:白切雞蘸沙蟹汁

本質上來說,北海的沙蟹汁,與福州的螃蜞醬其實是同一種東西——醃製後的碎蟹。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螃蜞是淡水小蟹,而沙蟹則是海產。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把這種海邊小蟹處理乾淨,放入切成顆粒的大蒜、姜、白酒、海水,搗碎拌勻。在熱帶的太陽底下曬小半天,曬到出汁,這就是沙蟹汁了。

沙蟹汁的味道,鹹、腥,並帶著海鮮的鮮甜。對於廣西人來說,這是欲罷不能的家鄉味,就好比臭豆腐於長沙、豆汁兒於北京,愛者極愛,不愛者唯恐避之而不及。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沙蟹汁適合佐粥、也能當成調料炒菜。北海的大部分餐廳,都把沙蟹汁燜豆角當成本地名菜售賣。但最好的吃法是替代豉油點蘸白切雞,順滑的雞飯、略帶膠質的雞皮,撞上鹹腥的蟹汁,這是隻有在南海之濱才能品嚐到的至味。

中國吃蟹地圖:一路向南,挑戰你的味蕾

從填肚子的價值來講,螃蟹的作用並不大。但是從品嚐、探索食物之美的過程出發,螃蟹的意義非凡。所以,能不能善待餐桌上的螃蟹,是鑑定一個人、一個民族,是否有足夠生活情趣的重要標誌。如林語堂在《吾國吾民》中所言:“

我們吃蟹,出於愛好;我們也吃樹皮草根,出於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