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疫情”之後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5日訊(記者 裴小閣) 日前,中國旅遊研究院召開“《中國旅遊經濟藍皮書No.12》線上發佈會”。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結合全年旅遊經濟形勢的思考和建議進行分享。

戴斌表示,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都產生了重大影響,高度市場化的旅遊業是減收最大的行業之一。由於疫情還沒有結束,目前還無法做出旅遊市場減收和行業虧損的確切統計,所以,不可以把停止有組織的旅遊活動和關閉旅遊景區,簡單等同於旅遊經濟活動的全面停滯。統計、測算和評估需要專業團隊、基礎數據、科學方法和計量模型,既不能視而不見疫情對旅遊經濟造成的影響,也不能誇大損失甚至以帶節奏的標題引起市場恐慌。

一、蔓延性恐慌正在散去,旅遊業信心開始積聚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面向城鄉居民的專項調研表明:多數受訪者判斷疫情“可能還會進一步擴大、但總體可控”;71.5%的受訪者表示疫情結束後穩定一段時間會外出旅遊,20.7%表示疫情過去後儘快外出旅遊。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疫情終將過去,取消的旅行計劃,會在更美時成行。江西、湖南、廣東、河南、廣西、福建、安徽、內蒙古、北京、山西、河北等省市的受訪者疫後出遊意願更為迫切,多數受訪者的出行主要受時間因素制約。

對此,戴斌認為,支撐旅遊經濟運行的市場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內旅遊消費存在築底反彈的很大可能性。

中國旅遊研究院面向旅遊供給側的專項調研表明:受訪企業家和經理人員對全年旅遊業的總體預期從半個月前的悲觀為主,開始轉向相對悲觀和相對樂觀。受訪者中的54%認為風險可控能度過難關,24%認為風險因企業能力而異,21%則認為風險加大、倒閉企業增多。半數受訪者判斷疫情將拉低全年旅遊經濟總量十個百分點,但是旅遊業仍將繼續領跑宏觀經濟。業界對國內市場信心更足,26%認為疫後會迅速恢復,66%認為會延遲1-3個月恢復。70%表示疫情結束後即全力開展市場促銷,全面恢復生產經營。事實上,隨著發改、財政、金融、商務、文化和旅遊等宏觀政策和地方政府具體政策效應的顯現,旅遊企業開始從初期的極度悲觀和看不到未來的恐懼中緩過勁來,信心得以重新積聚,並開展形式多樣的自救和互助行動。從近期業界輿情上看,越來越多的旅遊集團、中小型企業和創業公司不再一味焦慮,把希望都寄託在政府出手救助,而是本著“企業自救、行業互助、政府託底”的理念,承擔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

對此,戴斌認為,引導旅遊經濟發展的產業基本面沒有消失,自我修復和研發創新的動能正在集聚。

與此同時,基於對政策面、需求側和供給側的綜合研判,中國旅遊研究院並不認為2020年旅遊經濟過於悲觀,基準預期繼續偏於相對樂觀。

二、政策託底效應顯現,旅遊市場主體展開行業互助和企業自救

疫情發生後,中央政府和發改、工信、商務、財政、金融等部門已經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穩就業、穩市場、穩預期的政策。國務院常務會在上週推出的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實施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讓市場主體有了滿滿的獲得感。疫情發生後的第一時間,文化和旅遊部成立了由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的工作專班,多次研究部署防控疫情、託底旅遊企業和導遊等一線員工的政策,及時高效地推進部委間的政策協調,對地方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專業指導也在持續進行中。在協會、商會的倡議和旅遊集團的推動下,上下游企業和合作夥伴也在展開行業互助行動。各級地方政府也從稅收減免、獎勵補貼、債務展期、擴大投資、復工復產等方面,加強了對受影響較大的行業支持力度等惠及旅遊企業的工作。

對此,戴斌認為,由於目前還是處於防控疫情阻擊戰的關鍵時期,從國家層面看,全面放開有組織的旅遊活動、全面開放城鄉旅遊空間的條件尚不具備,時機還不成熟。

三、釋放需求,培育動能,全面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遊客滿意度高不高?旅遊企業效益好不好?旅遊產業發展後勁足不足?無論有沒有這次疫情,這三項指標都是與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緊密相關的現實問題。所以,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一定要積極培育科技、教育、人才等新動能,向研發和創新要效益。

戴斌表示,防控疫情是階段性的工作,全年目標和任務的完成還是回到年初召開的全國文化和旅遊廳局長會議的工作部署上來,對此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如果出現3月底4月初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的樂觀情境,就不宜下調年初制訂的引導性指標尤其是國內旅遊市場指標。相反,為確保旅遊經濟發展的既定目標和任務,還要調高2個點以上的國內旅遊市場的發展預期。為此,要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釋放避暑旅遊、冰雪旅遊、夜間旅遊、親子旅遊、美食旅遊、研學旅遊、自駕旅遊等新型消費需求。

與此同時,文化和旅遊系統、旅遊行業還應深入貫徹中央十九屆四中會會精神,結合文化和旅遊系統疫後振興和旅遊發展的重要任務,積極探索新時期的綜合執法機制,通過創新包容式監管和容錯性促進的制度,堅持完善旅遊業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積極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推動國內旅遊,堅持發展入境旅遊的決心不動搖,以重組國家旅遊推廣組織為抓手,以簽證便利化為突破口,推動國家旅遊形象從傳統走向現代,從而實現入境旅遊、出境旅遊三大市場協調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