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眼中的白鬍親

1月31日,奔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的靖邊縣王渠則鎮廟界村村黨支部支書白鬍親,因突發腦溢血被送醫救治。手術和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卻沒能阻止他離去的步伐,2月8日,帶著對未竟工作的惦念,白鬍親永遠閉上了雙眼。他的逝去,也讓很多認識他、熟悉他的人扼腕嘆息、悲慟不已。

他們眼中的白鬍親

白鬍親(右)走訪村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資料圖片

廟界村村民劉建強說:“白支書可是個好人了!”

2015年,劉建強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次年成功脫貧。按照當時靖邊縣脫貧攻堅相關政策要求,貧困戶脫貧後轉為聯繫戶,由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分別聯繫,推動後續扶持政策落實,確保穩定脫貧。

“這幾年,記不清白書記上了多少次門,打了多少個電話。他什麼都關心,家裡遇到大事小情都是他幫助解決。”劉建強說,從政策宣傳解讀到幫扶措施落實,從羊子養殖的模式轉變到旱地種植如何增產,他家的大事小情全被白鬍親看在眼裡,裝在心裡,體現在行動中。

不僅僅是劉建強,廟界村裡20多戶貧困戶和聯繫戶,以及全村近500戶村民,無不在為少了白鬍親這樣一位好乾部而通信。

廟界村會計屈志鵬說:“白書記是個認真的人。”

1月24日,大年三十。當天下午,王渠則鎮黨委向各村通報了中省市縣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項要求,並要求各村迅速開展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白鬍親立即將上級要求向村委會成員進行了傳達,迅速確定5個村民小組的排查負責人,並明確了工作要求。“他從來都是這樣,工作踏實認真,每次有了任務,都是第一時間安排妥當方才踏實。工作中,他更是親力親為,始終站在第一線。”屈志鵬說。

隨著該村某小組有3名湖北省親人員返回的報告傳來,廟界村疫情防控壓力陡增。此後,在 469戶村民分居住的27平方公里山峁之間,白鬍親帶領全村黨員幹部逐戶開展排查走訪,有序發放防控物資,能開車的地方開車,車到不了騎摩托車,雪後大山裡那些連摩托車也到不了的地方,就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去,其中的工作量不言而喻。

白鬍親的認真,確保全村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卻也透支了他的健康。

王渠則鎮副鎮長、廟界村包村幹部曹豔說:“白支書是個較真的人。”

雖然包村只有5個月,但白鬍親還是給曹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生活中他是個非常好相處的人,幽默大方;但在工作中卻非常較真,特別是在面對具體工作時,常表現出一種只爭朝夕的工作態度,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工作做好、做出成效。”曹豔說。

春節前,在謀劃全村2020年的發展時,鑑於全村約3000畝土地受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種植的網框林影響(養分被過量吸收),幾乎喪失利用價值的局面,白鬍親提出了對網框林進行改造的設想。“白支書出事的前兩天,白支書還利用疫情防控間隙和我商量這事,說疫情耽擱了相關手續辦理,提議要不要先幹起來,早點讓荒了多年的土地見到效益。”曹豔說。

王渠則鎮黨委書記宋勇樹說:“白書記帶出了一個堅強有力的基層戰鬥堡壘。”

任村委會主任4年,2019年後半年通過“一肩挑”選拔,身兼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兩職。

“在我們就‘一肩挑’人選徵求廟界村黨員、群眾意見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出現其他聲音,群眾的信任是他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的最好證明。”宋勇樹表示。

群眾的認可度,當然是在踏踏實實的工作中逐步積累和提升的。陣地建設、村組道路硬化、涉及200多戶村民的高標準農田改造、產業發展、脫貧攻堅……在廟界村任職的近5年時間裡,白鬍親把全村的大事小事都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地上,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從5年前的8000元增長到2019年的14900元。感受著收入增加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廟界村全體村民會將白鬍親奔波不息的身影牢牢記在心裡,作為心底永恆的回憶。


記者手記

走進白鬍親的世界

宋煒

10年一線採訪,經歷了無數次和受訪者的面對面交流。而這次,我要採訪的主人公白鬍親,已經不在了。我只能從他的領導、同事、鄉親,以及和他有過交集的人們口中,走進白鬍親的世界。

聽著他們情真意切的講述,一個血液中流淌著陝北漢子勤勞樸實基因,待人接物平和有禮、幽默大方的鄰家大哥的身影,和一個骨子裡刻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倔強、胸中牢記初心使命併為之不息奮鬥的基層共產黨員的形象,慢慢地在我的腦海中一點點合而為一,變得愈發清晰、愈發豐滿。

白鬍親,應當被記住。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千千萬萬的普通黨員和基層幹部舍小家、顧大家,義無反顧衝向疫情防控的第一線,而白鬍親就是他們的傑出代表。記住白鬍親,我們便記住了那一個個“逆行”出征的最美身影,記住了所有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積極貢獻的人和事,記住了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展現出的中華民族的磅礴力量。

他們眼中的白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