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臨沂書法的歷史源遠流長,臨沂書法的天空群星燦爛。

  從莒縣(原屬臨沂)陵陽河遺址大口尊上發現的我國最早的原始文字和書法雛形,到後來的沂水陶文、“莒鼎銘”、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漢隸竹簡,再到後來以王羲之為代表的王氏家族所創造的書法傳奇、顏真卿所展現的書法氣勢。

晚清至民國,書法超越顛沛的時代,出現新的繁榮。名門望族的興盛,帶動了文化和書法的繁盛,宋潢、許瀚、管廷獻、莊陔蘭、王思衍等不但入仕為官,且積極入世。莊陔蘭、王思衍、崔蘭言、王燕謀、崔祝生等人後來退隱臨沂,本地書法輝煌如昨、氣象萬千,並惠及當代。

  從臨沂走出去的作家王鼎鈞,少年時代曾隨王思衍的愛子“瘋爺”王意和學習寫詩和書法。王鼎鈞說:“吾鄉吾族以書法家衍公(王思衍)為榮,習字皆以衍公的楷書為範本。”書法代際傳承之綿延不絕,也造就了臨沂書法氣象的富麗風姿和書法文化的旖旎風貌。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王導(276年-339年9月7日),琅玡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時期政治家、書法家,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王導善書法,以行草最佳。他學習鍾繇、衛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有草書《省示帖》、《改朔帖》傳世。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大臣、書法家,丞相王導之孫、中領軍王洽之子。

王珣工書法,董其昌稱其“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其代表作《伯遠帖》是東晉時難得的法書真跡,且是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跡,一直被歷代書法家、收藏家、鑑賞家視為稀世瑰寶。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祖籍琅玡臨沂,唐代名臣、著名書法家。

其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說321年—379年),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宋潢

宋潢(1761年一1826年),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賈莊鄉朱村村人。

宋潢能詩善文,尤其書法最佳。其作品深受受董其昌影響,以正楷和行、草書見長,字體淳厚、筆韻瀟灑,獨具一格,時曾風靡京師。現浙江、臨沂等地多有收藏。  

著有《古今體詩草》、《明恕堂詩稿》等書。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管廷獻(1846年—1914年),清莒北小窯村(原屬臨沂,今屬五蓮縣)人。清光緒九年癸未科中一甲第三名(探花)。管廷獻英年華髮,才能奇特;讀書治事,明敏通達。管廷獻素有文望,更是喜愛書法,尤其擅長隸、楷、行、草,在當時影響很大。他的著作有《莒州志稿》、《梅園奏議》、《梅園詩文集》等,而現存可見的書法作品中,可見其筆法蒼勁有力,上面的兩個印章分別是“管廷獻印”和“癸未探花”。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許瀚(1797年—1866年),山東日照虎山鎮大河塢村人,樸學家、校勘學家、金石學家、方誌學家和大書法家。其書法尊奉顏體,豐肥端莊,通勁遒健。代表作今保存在磴山西峰上,其內容是:“羨君堪作王家瑞,愧我徒為食祿臣。不是未酬憂國恨,願披蓑笠結東鄰。”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王思衍(1866年—1938年) ,蘭陵縣蘭陵鎮人,清末民初著名詩人、書法家。由於天資陪穎、刻苦好學,20歲時即以詩名領沂州府“四才子”之首。清光緒二十年考中舉人,光緒二十四年考中進士,授刑部主事之職。書法博取米、王、顏、趙,篆刻宗秦璽漢印,皆博取眾家之長,融會創新,自成一格。王思衍在勤學苦練的基礎上,書法以“鐵筆”享譽,多有佳構,篆刻則以“創新”見長,美不勝收。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莊陔蘭(1870年—1946年),山東莒州(今莒南縣)大店鎮大店人。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殿試,中二甲第十四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誥封朝議大夫。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官費去日本東京大學學法政,秘密加入中國同盟會,後參加辛亥革命。莊陔蘭的書法尤為卓越,他臨池一生,用力顏勤禮碑。楷書極佳,亦工草書。當年,他主持了《重修莒志》的修編,缺少經費,莊陔蘭想到了潤筆募款,於是他賣字籌資。他訂出潤筆價格,將賣字所得用於編修刊印之資。莊陔蘭傾其精力,費時三載,終於完成了“集莒地方誌之大成”的《重修莒志》的編纂。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崔蘭言,字滌褻,臨沂市河東區獨樹頭人,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篆刻家,曾就讀復旦大學,後又留學日本。曾拜齊白石為師,在書法、雕刻方面皆有深刻造詣。他是早期西泠印社社員之一,篆書和隸書皆有金石韻味,在當世頗有影響。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陳允升(1892年—1977年),羅莊區高都街道常旺村人,自幼入村墊讀書,酷愛書法,20歲後業儒,平日刻苦自學書法,先從歐體入手,《九成官》、《化度寺》、《皇甫碑》,皆能背臨,後又兼習《集柳碑》。於是他的隸書逐漸形成了獨自的風格,為再習篆隸行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陳允升曾師從王思衍,並頗得王思衍篆隸真傳。有《書法俚語》傳世。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崔祝生(1905年—1997年),山東莒縣人,著名畫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1905年出生於莒縣湯家莊一個農民家庭。1924年考入山東省立師範藝術專修科學習,受到著名畫家吳天墀指教。他的書法取法乎上,精益求精,對篆、隸、魏碑、唐楷以及行草都進行了長時間的臨摹,而後博取二王、顏魯公、懷素、王鐸、于右任諸家之長,並注重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從文學,詩詞,音樂,美術,篆刻等姊妹藝術中汲取營養,將繪畫的技法、意境、審美情趣融入書法,最終形成了沉雄博大、渾厚老辣、質樸靈動、稚拙天然的獨特書法。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王燕謀(1898年—1987年),臨沂東墠人,曾於復旦大學、金陵大學、上海美專就讀,師從劉海粟,上世紀30年代即馳名上海。其書法以行草為主,得力於魏碑、章草,下筆利落、書體自然,任意揮灑。王燕謀的書法:“能積懷素、張癲之長,真乃‘出新意與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張壽民(1908年——1998年),著名教育家、書法家。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常莊鎮南文字現村人。15歲入縣中,年餘轉濟南正誼中學。1926年考入濟南師範,畢業後輾轉山東各地,從事鄉村教育。“七七事變”後棄筆從戎,1945年遷居臨沂。張壽民飽受琅琊文化影響,出入虞、歐、顏、柳,專擅二王行楷,其書法以簡馭繁,以靜寓動,縱橫有象,形神兼備,素有“集文章道義,興翰墨風流”之譽。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嶽修五(1909年—1991年),山東沂南人。著名中醫、書法家。幼承塾師指教而喜愛書法,50餘年行醫之暇,廣臨歷代名賢法帖,不懈鑽研書法理論,書法法宗與顏、柳,成於漢、魏,擅行、楷、隸、魏碑諸體。其書法皆遒麗勁鍵,雍容端莊且落落大方。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書展,四次獲全國和省書展獎,入選多種書法大辭典。

他們,是臨沂書法史上最閃亮的座標

馮淑廉(1918年—1987年),臨沂人。他醫術精湛,精通中西醫,為小李村的村民解決了不少疑難雜症。不僅如此,他還有著書法雅士的稱謂,專研顏體,遒勁有力,字裡行間透露出剛正不阿。1949年,參與撰寫臨沂烈士陵園烈士碑文。後來,一封馮淑廉被評為“世界書畫藝術名人”的證書從北京寄來,這是對馮淑廉書法作品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