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眼中的白胡亲

1月31日,奔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靖边县王渠则镇庙界村村党支部支书白胡亲,因突发脑溢血被送医救治。手术和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却没能阻止他离去的步伐,2月8日,带着对未竟工作的惦念,白胡亲永远闭上了双眼。他的逝去,也让很多认识他、熟悉他的人扼腕叹息、悲恸不已。

他们眼中的白胡亲

白胡亲(右)走访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料图片

庙界村村民刘建强说:“白支书可是个好人了!”

2015年,刘建强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次年成功脱贫。按照当时靖边县脱贫攻坚相关政策要求,贫困户脱贫后转为联系户,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别联系,推动后续扶持政策落实,确保稳定脱贫。

“这几年,记不清白书记上了多少次门,打了多少个电话。他什么都关心,家里遇到大事小情都是他帮助解决。”刘建强说,从政策宣传解读到帮扶措施落实,从羊子养殖的模式转变到旱地种植如何增产,他家的大事小情全被白胡亲看在眼里,装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中。

不仅仅是刘建强,庙界村里20多户贫困户和联系户,以及全村近500户村民,无不在为少了白胡亲这样一位好干部而通信。

庙界村会计屈志鹏说:“白书记是个认真的人。”

1月24日,大年三十。当天下午,王渠则镇党委向各村通报了中省市县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要求,并要求各村迅速开展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白胡亲立即将上级要求向村委会成员进行了传达,迅速确定5个村民小组的排查负责人,并明确了工作要求。“他从来都是这样,工作踏实认真,每次有了任务,都是第一时间安排妥当方才踏实。工作中,他更是亲力亲为,始终站在第一线。”屈志鹏说。

随着该村某小组有3名湖北省亲人员返回的报告传来,庙界村疫情防控压力陡增。此后,在 469户村民分居住的27平方公里山峁之间,白胡亲带领全村党员干部逐户开展排查走访,有序发放防控物资,能开车的地方开车,车到不了骑摩托车,雪后大山里那些连摩托车也到不了的地方,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去,其中的工作量不言而喻。

白胡亲的认真,确保全村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却也透支了他的健康。

王渠则镇副镇长、庙界村包村干部曹艳说:“白支书是个较真的人。”

虽然包村只有5个月,但白胡亲还是给曹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生活中他是个非常好相处的人,幽默大方;但在工作中却非常较真,特别是在面对具体工作时,常表现出一种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工作做好、做出成效。”曹艳说。

春节前,在谋划全村2020年的发展时,鉴于全村约3000亩土地受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植的网框林影响(养分被过量吸收),几乎丧失利用价值的局面,白胡亲提出了对网框林进行改造的设想。“白支书出事的前两天,白支书还利用疫情防控间隙和我商量这事,说疫情耽搁了相关手续办理,提议要不要先干起来,早点让荒了多年的土地见到效益。”曹艳说。

王渠则镇党委书记宋勇树说:“白书记带出了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

任村委会主任4年,2019年后半年通过“一肩挑”选拔,身兼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两职。

“在我们就‘一肩挑’人选征求庙界村党员、群众意见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其他声音,群众的信任是他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的最好证明。”宋勇树表示。

群众的认可度,当然是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中逐步积累和提升的。阵地建设、村组道路硬化、涉及200多户村民的高标准农田改造、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在庙界村任职的近5年时间里,白胡亲把全村的大事小事都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地上,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5年前的8000元增长到2019年的14900元。感受着收入增加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庙界村全体村民会将白胡亲奔波不息的身影牢牢记在心里,作为心底永恒的回忆。


记者手记

走进白胡亲的世界

宋炜

10年一线采访,经历了无数次和受访者的面对面交流。而这次,我要采访的主人公白胡亲,已经不在了。我只能从他的领导、同事、乡亲,以及和他有过交集的人们口中,走进白胡亲的世界。

听着他们情真意切的讲述,一个血液中流淌着陕北汉子勤劳朴实基因,待人接物平和有礼、幽默大方的邻家大哥的身影,和一个骨子里刻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强、胸中牢记初心使命并为之不息奋斗的基层共产党员的形象,慢慢地在我的脑海中一点点合而为一,变得愈发清晰、愈发丰满。

白胡亲,应当被记住。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千千万万的普通党员和基层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冲向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而白胡亲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记住白胡亲,我们便记住了那一个个“逆行”出征的最美身影,记住了所有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和事,记住了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展现出的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

他们眼中的白胡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