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往事——記憶中的小村生活(036)

後期製作的驢打滾有了改進了,原料發生了變化,出現了糯米麵的豆麵卷子等等,豆麵卷子中間還做成了夾心的,不同的作法,風味和口味也不相同,到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系列食品了,我們在市場上能夠看到各式各樣的豆麵卷子在出售。

小村往事——記憶中的小村生活(036)

黃米麵年糕


年糕是小村那時候的有一種黃米麵食品,也是小村人們喜愛的年節食品之一,那時候在小村不是任何時間想吃年糕就能夠吃的到的,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夠吃得到,年糕的另外一層含義就是生活一年比一年過得更好;小村人們樸素的期盼思維,源於小村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待。

小村的年糕與我們今天見到的外界的年糕還是有些不同的,小村那時候的年糕的原料是大黃米麵,還有一樣就是飯豆,作為輔料。

看到這兒小村人可能就不太贊同了吧:你說飯豆是輔料?不放飯豆的年糕你吃吃我看看?

小村往事——記憶中的小村生活(036)

飯豆(紅)


沒錯,如果做年糕的時候不放飯豆的話,真的就不好吃的。小村人吃年糕的時候都是刻意的找飯豆多的來吃,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怎麼吃是一回事情,怎麼做是另外的一回事情了,大約是你想自己製作出品味獨特的年糕,一定要先知道怎麼樣才能夠把大黃米做成年糕才是正確的。

第一步自然是淘米了,這裡與我們說的蒸年乾糧時候的淘大黃米是一樣的操作方法,沒有區別自然不用說,實際上就是在淘米的時候一併就把製作年糕的那一部分數量加在了一起,一同就淘出來了。一句話,一直到製作年糕之前都是一樣的活計,一樣的做法。只不過製作年糕的大黃米麵不用發。沒錯,製作年糕的大黃米麵是生的,不是蒸熟了備用的。

小村往事——記憶中的小村生活(036)

黃米麵


蒸年糕小村那時候也叫做撒年糕。這個撒字很傳神的寫出了製作年糕的過程與動作。我們來看看小村那時候的撒年糕是什麼樣子的。

撒年糕之前需要事前準備好飯豆,並且要把飯豆烀熟了備用,這個現在還能夠見得到我們就不細說了。

那些年小村使用的灶具還是比較大的大鐵鍋,我們現在在城裡面是看不到的了。大鐵鍋因為小村村民家裡麵人口的多少不同而有不同的尺寸,大體上比較常見的是6印、8印、10印、12印;再大一些的鐵鍋在小村的家庭中就不常見了,說不常見並不是說沒有,小村在後期的時候出現了專業的豆腐製作人員——豆腐匠,他們使用的鐵鍋就大一些。

小村往事——記憶中的小村生活(036)

鐵鍋


我們接著說我們的撒年糕的話題。撒年糕在小村毫無疑問的就要用到大鐵鍋了。大鐵鍋裡面放進去足夠量的水之後,在鍋裡面放上鍋叉,在鍋叉上面放上簾子,簾子上面放上屜布,蓋好鍋蓋,燒武火加熱,直至鍋裡面的水沸騰起來才能夠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鍋叉是那時候小村能夠普遍見到的生活用品,現在在我們所在的小村還能夠見到,不過跟我們那些年見到的已經不一樣了,有了很大的變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