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青島心理聯盟20位專家在線疏導“恐疫”情緒

進入“青島觀”客戶端 “讀心”欄目留言互動

另有100餘位心理志願者微信在線互動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島網訊 “返程高峰來臨,上班的人越來越多,我也要上班了,我該怎麼應對心理的恐慌?”“我上班後,孩子還在休寒假,孩子的情緒如何穩定?”近日,青島日報新聞客戶端“青島觀”的“讀心”欄目收到市民反映的心理問題集中在上班“恐疫”方面。為此,記者連線了幾位特約心理專家,給予集中解答。

作為青島日報四大個性化交互傳播平臺之一的青報讀心平臺,自2017年起通過成立青島心理聯盟,匯聚全市百位心理專業人士與網友在線互動。這次疫情發生以來,有20位專家在青報讀心平臺幫市民網友疏導“恐疫”情緒。並將在抗“疫”期間持續開展線上諮詢,同時還有100餘位心理志願者,活躍在青島日報▪青島心理聯盟讀心1群與2群,隨時為廣大用戶線上答疑。歡迎廣大市民網友通過青報讀心平臺交流互動。

在此次連線採訪中,青島日報•青島心理聯盟特聘顧問、中國心理衛生學會理事畢希名教授總結了12個字:“適度緊張,不必恐慌;講究科學,有效預防”。 他說,講科學是心理防“疫”的首要認知,包括科學認知傳染病,採取科學措施進行有效預防;適度緊張不是盲目樂觀或心存僥倖,也不是談“疫”色變,而是尊重科學,積極阻斷病毒傳播途徑,保持良好情緒,增強個人免疫力。

對於如何協助孩子保持情緒穩定,市婦女兒童醫院小兒心理衛生科主任醫師、教授匡桂芳建議,父母要遵循“恰當、明確、尊重、穩定、有序、互動”這十個字,讓孩子情緒上有安全感、價值感與掌控感。一是,要恰當明確告知孩子疫情現狀與父母的工作情況。明確的信息會減輕孩子的焦慮,穩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樹立起疫情一定會得到有效控制的積極信心,讓孩子確認父母在工作時會得到安全有效防護,不為父母擔心。二是,讓孩子有自我價值感。父母工作是抗“疫”,孩子在家也是為抗“疫”做貢獻。三是,父母情緒穩定。建議父母以積極穩定的情緒做好孩子的榜樣與示範,不將工作上的負性情感帶回家。四是,有序協助孩子安排好假期生活。正常化的生活安排有利於情緒穩定。五是,給孩子足夠的情感支持。表達出對孩子的鼓勵、愛與牽掛。儘可能抽時間與孩子進行親子游戲等互動。

中國海洋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主任牟宏瑋強調“接納與資源”:接納自我情緒與積極尋求資源兩相結合,順利進行心理防“疫”。壓力之後的應激反應屬於正常現象,試著接納自己的焦慮、緊張等心理,同時只要是曾經對自己有用的減壓方式都值得嘗試:幹家務、運動、畫畫、聊天、寫作等等。

幾位專家都建議,要學會從消極事件中學會積極思維,畢希名建議,協調好“少”和“多”,少出門少聚集的同時,多靜心多讀書多學習多做好自己手頭的事。匡桂芳建議,家長要認識到這段時間是孩子成長為更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成長契機。牟宏瑋建議,仍在寒假期間的大學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好個人生涯規劃。

(記者 劉麗娜)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下載

青島日報新聞客戶端“青島觀”

青島日報·青島心理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