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來成都吃了一頓火鍋

前記

如果不懂北上廣,那米其林肯定就更不懂成都了。

米其林作為一家發源於法國、最初只是為了用美食誘惑人們開車出門便於銷售自家輪胎而成形的美食榜單,一直都是美食權威般的存在,但是一直也是爭議纏身。

比如,米其林會覺得巴黎的中餐比上海好吃,而香港的意大利菜和羅馬一樣正宗……意大利人懷疑輪胎人是法國舌頭,而亞洲人又懷疑米其林是歐洲舌頭。

但是不管怎麼說,如果法國、意大利和上海本幫菜還能算是同一個位面上的存在的話,那成都火鍋一定就是另外一個維度上的事兒了。

所以,在北上廣都能翻車,那成都就一定是米其林的禁區了。

不過我其實倒是挺想米其林能出一期「蓉城有米」的,因為我要去成都出一次差,然鵝我還從來沒敢試過成都火鍋……

所以這次出差成都,我就來替米其林嚐嚐成都火鍋的滋味!

計劃好了,那就出發吧!

沒有米其林,那就只能靠熟人帶路了,就是下面這位: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姑娘是我在成都念書的朋友,差不多也是臨近寒假了,已經停課複習了好一陣兒,所以就借「導遊」的名義出來一起浪了,當然啦,買單肯定都是我(有熟人帶路少踩的坑可比超值了,畢竟成熟的旅遊城市到處都是坑)……

其實我是安排了挺多腳程的,週四下午武侯祠,晚上順道去逛錦裡,睡一覺第二天上午去春熙路,下午去寬窄巷子,等熟悉了成都之後,晚上才是去吃火鍋——所以為了帶路,這位也真的是稱得上忠肝義膽了: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Day 1:武侯祠 + 錦裡

我落腳在清江東路,離武侯祠不過 5 公里,但是其實更近的是寬窄巷子,就在我從酒店去武侯祠的半路上。當時不知道怎麼就陰差陽錯想著先去武侯祠了,可能是自有天意,週四陰鬱的下午,很能襯托武侯祠的肅穆。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成都不如我想象中那麼冷,雖然正值隆冬,不過四川盆地也只是清冷而已,裹緊棉服的陰天也挺有味道。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武侯祠裡銀杏這種成都常見的落葉喬木的葉子看起來才落沒多久,樟樹和竹子還青青鬱郁,所以大冬天裡武侯祠也並不蕭煞,反倒顯得平和冷肅。

武侯祠最初是始建於公元 223 年(距今差不多 1800 年),明末的時候被張獻忠拆毀,現存是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 年)的時候復建,歷史和這座城市一樣悠久。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祠堂裡面到處都是發黑的漆門,和稜角磨圓的石刻。

成都人或者四川人的歸屬感、認同感,很大程度上與這種淵源流長的歷史和文化相關。走在武侯祠裡面,每一塊石板,每一根木柱,每一個石雕,都可能有 300 年乃至 1800 年的歷史,也是一種非常奇特的體驗。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武侯祠裡做修繕的工作人員,這時候正在給刻字重新上色,旁邊還有一個大哥在旁邊用索尼的攝影機在給她們三個拍素材,三個姐姐還嫌礙事兒一個勁兒埋汰這位大哥,看起來也是同事

錦裡和武侯祠緊挨著。武侯祠不算大,不過細細逛完也足足花了 3 個小時,等從側門出來到錦裡,也已經到了下午五點了,傍晚也是錦裡最熱鬧的時候,石板道兩邊的復古小樓燈籠一開,古色古香的氛圍就有了。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如果武侯祠代表的是成都的歷史,錦裡代表的就是成都的文化。這條復古的步行街上,全是操持四川話叫賣當地特產的小商鋪。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錦裡的小廣場,旁邊是掏耳朵的小攤位,四圈是小商鋪,中間就是露天的茶位了。拍到這兒時飄起了毛毛雨,很多遊客根本就沒有起身的意思,朋友說,這毛毛雨飄著飄著估計就停了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錦裡裡面賣土麻餅的小鋪子,湖北也有土麻餅,但是我還真不知道土麻餅會有這麼多口味,我們家鄉的土麻餅應該就是原味兒吧?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街邊銀飾店裡栩栩如生的大聖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這是手模店旁邊的一個賣捲菸的老大爺,這時候正在招呼看煙的顧客,沒顧客的時候大爺就自個兒在坐那兒抽自己的捲菸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同樣也是在錦裡營生的老大爺,本來就是想拍他拉龍鬚酥的那一瞬間的,不過生意不好,跟大爺聊了一晌天也沒見有遊客過來買糖,所以我就買了一盒,20 塊,大爺拉了半天,邊拉邊誇龍鬚酥好吃,不過實際還是太甜了,我和朋友都吃不大慣,浪費了

前面說到成都人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從他們對成都話的態度就可以窺見一二。逛錦裡的時候朋友提起,剛來成都的時候她完全聽不懂成都話,但是成都人對此根本不以為意。

其實無論是餐館老闆、街邊小販還是出租司機,成都人和其它城市的人普遍不同的一點是即便你用普通話跟他們對話,他們也還是會回敬你成都話,除了成都人篤定成都西南官話容易被外地人聽懂之外,也是因為他們真的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成都。

Day 2:春熙路 + 寬窄巷子

第一天逛完,沒想到第二天居然出了太陽。這一天的計劃是上午春熙路、下午寬窄巷子、晚上吃火鍋,也很緊湊。

春熙路是成都最繁華的商業街,最出名的,當然是「熊貓屁股下見」的「I am Here」——IFS 網紅熊貓。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容納下了 IFS 成都國際金融中心的春熙路,有它時尚現代的一面,但是也有它傳統文藝的一面。它在 1924 年就已經建成了,如今即便被翻新成了商業街,這裡還是觸目可及的各種人文古蹟: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這裡可能是我見過傳統和現代結合得最完美的一個商業街,就像是這座石塔,即便是在後面 IFS 的兩棟大樓的映襯下,也不會顯得違和。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身後是北面的專賣店,同樣的是復古裝修,我還看到過春熙路和錦裡的兩家星巴克,也是難得一見的復古風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春熙街頭,可能因為是商業街所以遊客不多,不過實際上春熙路也差不多百年曆史了

上午在春熙路逛逛拍拍之後,下午就直接轉場到了寬窄巷子。春熙路從 1923 年建成伊始就是作為市中心商圈,寬窄巷子雖說現在也成了商業步行街,不過在清朝康熙年間建成的時候可是居住區,到今天還有很多私家宅院坐落在其中沒有被商業化,這一點倒是和鼓浪嶼有點神似。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寬巷巷口前磚牆上的門環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還是寬巷門口,很多傳統物件兒就這麼被澆築在了牆內,讓人不經意就穿越回來舊日子的生活

成都真的是名副其實的旅遊城市,頭一天週四晚上在錦裡,就已經人擠人了,這天週五下午在寬窄巷子,一樣是遍地遊人,這還是年末冬天旅遊淡季,很難想象在年中旅遊旺季,成都會是什麼一副景象。

不過現在大家在旅遊的時候都非常有禮貌,拍照的時候大家寧願等你拍完照片也不會插進鏡頭裡面,所以給姑娘拍照還是挺順利的。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網紅路牌

雖然名為商業街,不過朋友在窄巷的一家銀飾檔口託一對夫妻修整了她的一個被戴癟了的銀手鐲(細細敲了差不多 5 分鐘),夫妻沒想著要收錢,朋友也沒想著要給錢,就這麼一敲兩散,看得我一臉懵。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給朋友白敲了半天鐲子的夫妻檔。不過也有可能他們是旁邊銀店的僱員,因為他們的檔口旁邊就是一個銀店,顧客熙熙攘攘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寬窄巷子裡面拉糖的大爺,好像身後就是他家,真買糖的顧客不多,全是圍觀的遊客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磨辣椒麵兒的女工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寬窄巷子有專營戲曲的戲園子,這個花旦正在門口迎客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活捉!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浸染了青苔的磚板,見證過多少人間的悲歡離合?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這種風格的木雕,總覺得相當的西南了……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四…四川麻將…???

寬窄巷子本身並不大,因為朋友奉勸我不要在巷子裡消費,所以就這麼走馬觀花很快就轉完了。我不算是一個細緻的人,但是走走看看,你還是能理解「少不入蜀,老不出川」這句話描述的四川人的那份安逸和不經意流露出來的那份自豪,以及成都醇厚的文化。

品味了成都,我們再來品火鍋

小龍翻大江並非只有成都才能吃到,西安和上海也有分店,成都也有兩家店,一家是在春熙路,另外一家就在寬窄巷子。寬窄巷子店是小龍翻大江的創始店。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盤龍翻江,算是小龍翻大江的一個名片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一樓並不是就餐區,因為位於寬窄巷子鬧市、人流量高,而且小龍翻大江的盤龍門堂過於吸睛,進店拍照的遊客絡繹不絕,所以用餐都在二樓和三樓

店內的裝修完全是中式的復古風格,無論是包廂還是堂桌,都用的是中式桌椅,至少在外地,這種全中式的餐館裝修風格難得一見。

小龍翻大江用餐區域的二樓和三樓(主要是二樓)面積足夠大,在中式風格的大前提下,開闢了不同的就餐環境,除了常見的單桌,三樓還有長桌: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二樓的獨亭包廂: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在這種裝修環境下用餐,也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體驗,比如在爬過二樓獨亭逼仄的木質樓梯,進到獨亭上的包廂裡面,和朋友在微寒的冬夜裡就著亭外的勾欄瓦舍和月夜紅燈,涮一鍋火鍋,既溫暖了胃,又撫慰了心。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整個獨亭都是木質結構,走起來顫顫微微,看起來很有年月了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獨亭窗外都是寬窄巷子復古風的勾欄瓦舍,別有一番風味

我們本來也是怕人多排隊(小龍翻大江是定點 18:30 - 19:30 有川劇變臉表演,排隊錯過表演就遺憾了),所以 17:00 左右就到店叫號預約了 18:00 的席位,不過事後證明還是多慮了,就餐兩小時,雖然絕大部分餐位都是滿員,不過從頭到尾就一直沒有排隊的跡象。

想想也是,寬窄巷子畢竟是和我一樣的外地遊客更多,吃不吃得慣成都火鍋另說,在這種熱門景點裡面裝修風格並不平易近人的餐館,未必能吸引到遊客進來饗會。我們五點之後在店裡遇到的食客,很多都是追著小朋友喂菜的家長和提著手包的中年人,很少有像我們這樣三三兩兩的遊客。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等到晚上,月亮順利升起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天黑之後,小龍翻大江中庭的表演也開始了,除了琵琶彈奏,當天還有改編傳統舞蹈、舞獅 & 說唱、茶藝、川劇變臉表演。

熬到過了 6 點天色開始暗下來,月亮升起來、第一個出場的女生開始在二樓露天中庭獨奏琵琶,吃火鍋的那股子熱鬧氣氛就上來了。包廂內外說笑、勸酒的聲音隨著牛油火鍋的香氣嫋嫋升起來,在飄渺的燈光下,我們整個人就開始放鬆下來了。

雖然只是兩個人吃,不過為了能正兒八經吃頓成都火鍋,我們還是盡力點了四人份兒的量,搞得服務員下過單之後又折回來提醒我們,確認了一遍這才真下好單。

點的菜不少,不過這家店上菜的速度也快,等我們點完菜聊了 10 分鐘天,第一位彈琵琶的小姐姐在二樓露天中庭表演之前,鍋底和涮菜就陸陸續續上齊了。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 傳統紅鍋,配雙椒牛肉、冰球鵝腸、鮮毛肚、黃喉、吊龍牛肉、玫瑰鮮肉丸、蝦滑等等,當然,都是小姐姐點的,她品鑑火鍋的功力遠勝於我

在開涮之前,光是擺盤,這些菜都挺驚豔到我的,既算得上精緻,也很有成都的古樸風味兒。除了土豆片兒,盤盤涮菜都有紅色點綴,在桌頂的燈光下,拍照可以說是相當上相了。

我們先涮的是最後上桌的毛肚。毛肚冰鎮上桌,能鎖住鮮味兒,按朋友的指引涮毛肚要「七上八下」,在翻滾的火鍋裡面稍涮一下蘸料開吃,牛油火鍋和香油蘸料的香氣,串上毛肚的鮮味兒,非常獨特。而且應該是因為毛肚比較新鮮、而且涮的時間不長,毛肚口感脆嫩,很爽口。

至於火鍋的辣勁兒,在蘸香油和香菜、蒜末調成的料的過程中,已經被沖淡了,所以作為一個湖北人,我倒是沒太感覺辣勁兒有喧賓奪主蓋過毛肚的鮮香味。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跟毛肚一樣,像是鵝腸、黃喉,也是脆嫩口感,而吊龍、雙椒牛肉、玫瑰肉丸、蝦滑都是入口鮮香。辣味和牛油香氣的襯托下,吊龍肉質鮮嫩但香氣濃厚,蝦滑鮮嫩,玫瑰肉丸裡面加了蔥姜,有一股三鮮肉丸的香氣,雙椒牛肉醃製之後也很醇香,只是拌過生椒之後涮完辣椒略有些生,澀勁兒嗆口,不是我的菜。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其實跟熱湯紅油給人的印象不同,成都火鍋的精髓並不是麻辣(雖然吃完這餐之後我嘴唇麻痺了兩天之後還是不爭氣地長了一顆水泡),而是鮮香。這也像極了這座城市和這方人情,看似不易接近,實則非常溫情。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尾到蓉城丨我替米其林,来成都吃了一顿火锅

火鍋繼續,表演也不停歇。等到晚上七點半左右,在一曲說唱《小龍翻大江》(應該是自創節目,成都說唱 + 傳統舞獅,也是非常有看頭,不過吃著火鍋看舞獅,忘記下桌拍照了)之後,終於等來了川劇變臉。

◎ 黃衣女,黑衣男。黑衣大哥挺肚邁腿,從我們桌後過道出場時,那份驕傲,那份自豪,真心愛了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看川劇變臉,等中庭表演開始的時候,舞臺四周已經被圍得滿滿當當都是人了。就著陳小濤那首《變臉》的背景音樂,瞬間整個火鍋店的氣氛都達到了高潮,黑衣大哥也有跟旁邊的觀眾互動,不過就算是隔著 20 公分的距離,我也沒看清楚這臉是怎麼變的。

但是整個店裡都充滿了歡樂的氣息那倒是真的。

表演完了,也差不多八點了,我們的火鍋也吃得差不多了,就跟服務員事先警告我們的一樣,肉都沒撈完,配菜更是稀稀拉拉吃了一點而已。買單,560 塊。

560 塊這裡面,我估摸著大概有一半是被多點餐浪費了的,所以實際上兩個人的花費應該是在 300 塊左右。人均 150 在成都的消費水平下可能偏高吧(前一晚兩個人在武侯祠一環路的餐館裡也就只吃了 150 塊就撐到了),不過對於景點大店來說也算是可以接受。

畢竟,這 150 塊的人均價格,既讓遊客在不出巷門的前提下可以在寬窄巷子這個熱門景點品嚐到正宗的成都火鍋,體驗成都火鍋在「麻辣」的外衣之下,不為人所知的「鮮香脆爽」,也能讓四方遊客感受成都這樣一座古城時至今日依舊鮮活的傳統本地文化。

成都火鍋,愛了。

PS:所有圖片都由 vivo X30 Pro 拍攝,照片在手機上經過調色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