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女記者創記,讓馬化騰改了微信規則,數千萬人應該感謝她

山東商業人物記 NO.100

媒體黃金十年過去後,很多記者轉行,有的進入企業,有的自己創業。

小時是全國餐飲界很多老闆的座上賓,因為她辦了個《小時餐飲時報》,已成為他們必點開的微信公號。她還組織了一系列線下活動,比如組織餐飲老闆到成功的企業參觀學習,組織培訓,請成功的企業經營者授課傳授經驗,等等,從推送內容到組織線下活動,都十分接地氣,讓餐飲行業人士受益匪淺。

她的真名叫張時,原來一家美食雜誌的記者,幹了8年。雜誌從濟南搬到北京後,已經濟南安家的她不願意離開濟南,再加上紙質媒體受到新媒體的衝擊 ,生存已經日益艱難。

一度失業的她,於是把做新媒體作為了自己的創業方向。

濟南女記者創記,讓馬化騰改了微信規則,數千萬人應該感謝她

很多人的創業靈感,都來自一次偶然。小時也是這樣。

一次,她在飯局上碰到一位山東大學的老師,那時手機報剛剛火起來,很多傳統媒體都嘗試推出手機報。正無事可做的小時,於是萌生了把自己原來在雜誌上做的事,轉移到手機報上來。一嘗試,效果還相當不錯。

很快,微信出現,公號也隨之出現了。像很多傳統媒體人一樣,她很自然地轉型做了微信公號。

濟南女記者創記,讓馬化騰改了微信規則,數千萬人應該感謝她

正是這次做微信公號,她還讓馬化騰改變了微信的規則,讓數千萬微信公號用戶受益。

事情是這樣的。

從手機報轉到微信,她註冊了一個微信公號,最初的名字叫《餐飲營快報》。

很快她發現,這名字不太好記,很拗口,就想改名。

但當的微信的規則名字一旦註冊就不能再改。

這就讓就小時很不理解。她認為,企業的名稱能改,人的姓名也是能改的,為什麼一個微信公號的名字不能改,再說,技術上應該不是什麼難的事情。

於是,她就給馬化騰寫信——發郵箱,封沒回音再寫一封,一連寫了三封。馬化騰還真給小時回了信。小時的公號就改成了現在的《小時餐飲時報》,而微信公號很快推出了可以改名的規則 。

正是這次與馬化騰的溝通,讓騰訊記住了小時。之後,騰訊召開有關餐飲的會議,小時都是被邀請的對象之一。

也可能當時不止小時一人就微信改名的事向騰訊反映,但小時可能是促成修改規則很重要的人。可以說,數千萬微信公號的運營者,都受益於她的執著。

濟南女記者創記,讓馬化騰改了微信規則,數千萬人應該感謝她

公號只是她的一個信息渠道,小時同時推出大量的線上線下活動,比如帶領企業參觀,組織培訓,提升餐館的管理能力等等。

無論是公號的內容還是組織的活動,小時提出一個詞“接地氣”。餐飲老闆要的是實戰,是拿來就能用的有可操作性的做法。很多餐飲老闆之所以願意看她的內容,參加她組織的培訓活動,就是因為接地氣,實用、有用。

濟南女記者創記,讓馬化騰改了微信規則,數千萬人應該感謝她

小時自己就很接地氣,她每年有200多天到全國各餐飲企業採訪、參觀學習,或組織餐飲企業去成功的公司觀摩、學習,這讓她接觸到了大量的餐飲企業,拿到了大量的一手信息,而且能與老闆或管理層接觸,一解他們的思路和操作精華,如她曾多次組織餐飲企業到海底撈學習。

如今,《小時餐飲時報》已成為中國餐飲新媒體的標杆,成為很多餐飲企業的參謀部,而小時也成為全國餐飲老闆的座上賓。

這個女記者,在自己原來職業的延伸領域創業,成為全國很多餐飲老闆離不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