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發文:住房供大於求,為什麼不少城市房價還在上漲?

近期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指出目前房產市場住房供大於求,甚至直接批評了某些城市只允許房價上漲不允許下跌的事實情況,引得了大家的一致稱讚。但是

根據國家統計局10月份的公佈數據來看,二三線城市新房價格仍然保持了8%左右的增速,除去地方不願意降價的原因外,房產市場供過於求並不是全部現象,尤其對於大城市來說這種情況並不明顯。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房產供過於求只是相對概念並不是絕對的,尤其是對於每年人口大量流入的二線及以上城市來說

央媒發文:住房供大於求,為什麼不少城市房價還在上漲?

央視

第一、二線及以上城市還是人口流入的主要場所,購房居住需求時刻存在,過剩只是相對概念。不可否認如今很多二線及以上城市過去很多年的房產建設很迅速,最多的一年房產銷售面積達到數千萬方,按照真正的流入人口來看也是供過於求。但是大家需要理解的是,因為房產本身的期房屬性,銷售面積並不能作為真正實際數據來計算,因為其根本就解決不了住房問題。一個最佳的數據就是每年的房屋交付面積才是實在的(房屋交付了才能真正解決住房問題),如果僅僅看每年的房屋交付面積與人口流入數量的話,我們會發現二線及以上城市的所謂房產供過於求的情況並不存在(或不明顯)。以中部省會城市鄭州為例,2018年房屋實際銷售面積3712.1萬平方米,實際竣工的只有1946.1萬平方米(住宅1357.1萬平方米)這就是數據差異。

央媒發文:住房供大於求,為什麼不少城市房價還在上漲?

房地產調控

第二、新房價格上漲是必然,與其他無關僅僅成本上升就決定了。看過我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一般來說一套房屋的成本集中在土地、人工材料和銷售宣傳費用這三大塊,基本上土地成本是固定的佔據了30%以上,人工和材料費用這幾年毫無疑問因為各種原因開始上漲,僅僅以水泥為例,從去年到現在價格普遍上漲100-150元/噸(部分區域價格上漲更多),再加上這幾年處於房地產行業的橫盤期,房企的宣傳力度和銷售壓力也很大。你說這個時候房價能降?稍微下降或許是為了跑量、求生存,如果是大跌那麼可以告訴你房屋質量絕對是會出問題的。說句實話,2019年下半年開始因為房屋質量問題被曝光的情況太多了,哪怕是融創、綠地等這樣的一線房企也不能倖免。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我們一直期待房產市場迴歸真正的市場,但是目前來看還是一廂情願

第一、房地產行業的保護政策沒有徹底放開,高層表態到最後實行需要一個過程。央媒敢發聲是好事,但是很多法律問題不解決、政策不改變期待房價出現下跌或者不漲是不現實的。簡單的一點,僅僅取消預售制度或者改革預售制度這條已經提出了不下5年,為何遲遲不敢實施?這中間的阻力之大,大家可想而知。就已經高速發展20多年的房地產行業來說,如果真的取消預售制度,估計80%的房企要玩完是必然的。

央媒發文:住房供大於求,為什麼不少城市房價還在上漲?

推動房價上漲

第二、理性看待房產市場,剛需選擇合適的城市比什麼都重要。經常遇到這樣的提問,四五線城市的房產破萬了,要不要買?我的回答很直接,就是除去事業真的捨不得,離不開的情況,趕緊“逃離”這樣的城市沒有什麼不好。就拿河南省內人口最多的地市周口來說,鄭州外來購房人群中周口人都佔據了至少33%的比例。趨利避害沒有什麼不好,有時候家鄉情節不一定能拯救你現實的物質需求。

綜上,央媒的表態使得不少民眾拍手叫好,但是大家需要理性對待。畢竟房地產這座巨輪徹底停下來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已經看到的是經過1年多的密集調控(尤其是融資端的調控)不少城市的環比上漲幅度都在縮小,這就是好現象。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轉評、關注,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