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討厭的芝麻葉面條,為何現在愛的不要不要的

說起芝麻葉面條,北方人都不陌生。即使現在,很多北方家庭也在芝麻開花前後,摘些芝麻葉,煮熟曬乾,儲存起來,想吃的時候就拿出來。用水泡開,放到鍋中,待感覺水煮的差不多了,就放入麵條,煮上一鍋芝麻葉面條,讓全家食用。

記得第一次吃芝麻葉面條,應該是在6歲左右。芝麻葉天生帶苦味,小孩對苦的感覺非常敏感,感覺芝麻葉跟苦藥沒什麼區別,一端起碗就難以下嚥。可是哪個時候,除了油菜就是芝麻葉,基本上沒有什麼青菜。老家的油菜以紅油菜為主,也就是現在大家常說的莧菜。一鍋水,下上面條,放入油菜,再放點鹽,清單的只剩下油菜的味道,每每端起這樣的麵條,總感覺度日如年。

所以,小時候非常忌諱吃麵條。不止因為芝麻葉面條苦,油菜麵條清單,還因為哪個時候想做一次麵條也頗費周折。那時麵條機很少,家裡人口多的時候,用擀麵杖擀根本不現實,家裡沒有壓麵條機的話,只能到村內的鄰居家壓面。這對我們這些臉皮薄的人來說,是一件很難堪的事。還記得有次跟姐姐到一個鄰居家壓面,在門口聽到了機器壞的消息。心裡明知對方在找理由搪塞,卻也無奈的端著面盆返回,返回時一路眼淚。

時間真是一劑良藥,把小時候感覺像針刺心臟的委屈一點點的磨碎,灑在流失的歲月中。成年之後最喜歡的地方還是老家,最喜歡說話的人還是老家的人。偶爾回家,再吃麵條,才發現無論是芝麻葉面條還是油菜麵條,好吃的讓人收不住胃口。

家裡的麵條機三十年了依然在用,國貨質量好的讓人讚不絕口,可惜成年的我們卻不怎麼會用。每次回家,我們就像客人一樣,老人則像照顧客人一樣,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吃”!芝麻葉用水泡開,加水煮開,下入麵條,同樣的食材,同樣的工藝,再吃時卻有天壤之別的味道。

芝麻葉的苦澀此時成了特殊的香味,在咀嚼時愈發醇厚,像百年老酒,讓人瞬間找到了久別重逢的感覺。每次兩大碗,吃的渾身發汗,神清氣爽!看著我們狼吞虎嚥,如此喜愛,老人感覺自己都年輕起來。老人突然間也發現了自己的價值,每到芝麻花開的季節,就上地摘芝麻葉,煮熟曬乾,儲存打包,送到幾百公里外的處所。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發現了做飯的樂趣。網絡發達,知識交流便捷,芝麻葉各式各樣的做法都在嘗試,可是試來試去,發現老家的做法依然是基礎,就像大廈的根基。天長日久,我們發現了芝麻葉的秘密,在老家的基礎上,我們又探索出了新的做法,就在剛剛,吃了兩頓的芝麻葉面條。

芝麻葉的苦澀跟天氣密切相關,多雨季節,芝麻葉相對苦澀;大旱之年,芝麻葉最為好吃。如果芝麻葉太苦,在泡開之後,就要反覆揉搓,擠出芝麻葉的苦澀,留下清香。反覆揉搓三遍之後,盆裡的水開始變得清澈,這時候就只剩下芝麻葉的清香。

以前討厭的芝麻葉面條,為何現在愛的不要不要的

反覆揉搓後的芝麻葉

做芝麻葉面條,有兩道特別重要的工序。第一道是:芝麻葉在入鍋前,要小炒一下。熱鍋涼油,爆香蔥薑蒜,放入芝麻葉小炒一分鐘,再行加水。第二道是,大火燒開之後,要用文火煮上十分鐘,這時候的芝麻葉已經充分開枝散葉,水中也浸潤了芝麻葉的香味。之後,再下麵條,做出來的芝麻葉面條湯水才會變濃,口感才會豐富。

以前討厭的芝麻葉面條,為何現在愛的不要不要的

老家帶的麵條

以前討厭的芝麻葉面條,為何現在愛的不要不要的

湯汁變濃

最後倒上醃製好的蔥花,一鍋香噴噴的芝麻葉面條就大功告成,如果再放點炒過的花生顆粒,吃起來味道更佳。每次做芝麻葉面條,我和兒子都會吃多,並且每隔一段時間都有想吃的衝動,平時不愛吃菜的兒子對芝麻葉喜歡的不要不要的。

以前討厭的芝麻葉面條,為何現在愛的不要不要的

兒子對芝麻葉的感覺,更多的是血液中蘊含著老家的元素。從哪裡就是從哪裡來,人生可以改變,但出生無法選擇。年紀越大,對芝麻葉面條愈是喜歡,恰恰說明:“這個世界再大,歸宿只有一個”。無論記憶中有多少的苦痛無奈、委屈彷徨,老家永遠是老家,老家的味道一生相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