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前三季度城市GDP二十強:新一線、強二線城市門檻再創新高

2019年前三季度城市GDP二十強:新一線、強二線城市門檻再創新高

山川網:伴隨著時間進入11月,2019年度也即將走向尾聲。10月底的時候,我們陸續推送了多篇前三季度分省GDP推文,幫助大家更好理解今年各省的經濟發展情況。

而在各省級統計局公佈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後,一些代表性(城市)地級統計局也陸續發佈“三季報”。根據目前公開途徑可以檢索到的相關數據,我們整理出了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GDP二十強城市名單。

GDP二十強,是絕對的頭部城市,是中國區域經濟的晴雨表。在經濟情勢複雜多變的今天,瞭解和關注頭部城市發展狀態,十分有參考性。

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城市GDP二十強

2019年前三季度城市GDP二十強:新一線、強二線城市門檻再創新高

我一向認為,國家統計局歷次發佈經濟數據開頭的第一段話,是絕對的點睛之筆,不僅言簡意賅,而且深意頗多。比如,關於2019年前三年季度的官方口徑——

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民生福祉不斷改善。但是,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9.7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3005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277869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376925億元,增長7.0%。

而同期前三季度全國城市GDP二十強城市的經濟總量合計約為24.65萬億元,佔到同期全國GDP總量的35.33%。換而言之,二十強城市以不足全國地級市總數一成的佔比,創造了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經濟總量,且體量仍在進一步擴大。

2019年前三季度城市GDP二十強:新一線、強二線城市門檻再創新高

四大一線城市中,廣州的增速最快,達到了6.9%。數據顯示,今年1~9月,廣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同比分別增長4.4%、3.4%,工業投資額同比增長25.9%、技改投資同比增長88.0%,工業投資總量居全省第一。

相比之下,過去較長時間內的經濟增長明星城市深圳在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收窄,6.6%的增速雖然比同期全國6.2%的及格線高了0.4個百分點,但在二十強城市中表現則相對中規中矩。受限於國際國外嚴峻經濟形勢,以金融為支柱行業之一的深圳自然也深受影響。

一線城市之外,新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在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總體而言較為平穩。增速最低的天津雖然只有4.6%,但是相比之前跌落谷底時的困境,此時已經算是十分樂觀的形勢了。

行政級別不高,又以製造業立市的蘇州,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承受的壓力明顯較高。但好在蘇州區位優勢明顯(長三角核心),經濟基量巨大(直逼一線城市),所以轉型升級的道路雖艱,但是未來的發展顯然是光明的。

成都、南京、武漢前三季度同比增速最高

2019年前三季度城市GDP二十強:新一線、強二線城市門檻再創新高

根據目前已經公佈2019年前三季度相關經濟數據的城市情況看,共有11座城市在前三季度即完成了“萬億GDP”的絕對頭部城市硬指標。具體來看——

上海:前三季度上海市生產總值完成25361.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6.0%,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09億元,下降4.3%;第二產業增加值6982.80億元,下降1.1%;第三產業增加值18318.31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2%,比去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

北京:前三季度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130億元,同比增長6.2%,增速與全國GDP總體增速持平。

深圳:前三季度深圳地區生產總值18689.1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6%。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9%。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3.8%。從註冊登記類型看,國有經濟投資增長48.8%,民間投資增長3.0%,外資投資增長87.8%。

廣州:前三季度,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868.99億元,增長6.9%,比上年同期提升0.6個百分點,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9.58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4934.84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12764.57億元,增長7.9%。

重慶:前三季度,重慶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073.5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漲2.3%,漲幅為近六年新高。

天津:前三季度天津市生產總值15256.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6%,增速與上半年持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1.85億元,增長0.1%;第二產業增加值5941.47億元,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9203.03億元,增長6.5%。在大規模減稅降費的背景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0.1%。

蘇州:前三個季度完成的地區生產總值約為14000.27億元,同比實際增長6%。蘇州全市財政性科技投入為127.2億元,同比增長33%。蘇州投資轉型力度加大,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3.3%,全市完成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7%。蘇州前三季度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為11734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8.1%。

成都: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47.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8.1%,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9、0.3個百分點。

武漢:前三季度武漢市生產總值(GDP)11528.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8%,連續9個季度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3.96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4943.16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6301.27億元,增長9.0%。

杭州: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11億元,同比增長6.7%。

南京:前三季度,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67.12億元,增長8%;GDP增長總體處於平穩合理區間,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8和1.6個百分點;增速連續10個季度保持在8%及以上,連續7個季度位居全省設區市首位。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6:36.7:61.7。

前三季度11座GDP即超過萬億的城市,GDP平均增速為6.7%,比同期全國平均GDP增速6.2%高了0.5個百分點。其中,成都、南京、武漢三城的GDP增速最為亮眼,分別為8.1%、8.0%、7.8%。

充分說明,三城作為西南、華中、華東三大區域中心城市,在區域資源充分調配和彙集前提下,能夠釋放出的持續性增長潛力。

新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GDP門檻再創新高

2019年前三季度城市GDP二十強:新一線、強二線城市門檻再創新高

2018年,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港澳臺除外)共有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鄭州16個城市GDP在萬億元規模以上。

一時之間,城市年度GDP數據超萬億,成為劃分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之間最重要的分水嶺。城市“萬億俱樂部”,也成為財經媒體在進行區域經濟相關報道時最常使用的名詞。

當然,關於“新一線城市”的入選門檻維度眾多,不同平臺還時常根據自身的理解,給予出五花八門的解讀方式。但無論如何設定維度,經濟總量必然都會是權重最高的維度。

作為中國區域經濟的領頭羊,中國地域經濟發展的晴雨表,2019年前三季度GDP二十強城市的平均增速,已經回落至6.8%,這僅比同期全國平均增速6.2%多了0.6個百分點。

這能夠說明什麼?說明中國的頭部城市經濟發展已經逐漸進入了成熟期。換種說法,也可以稱之為緩漲期。這些城市多數都是各自區域的中心城市,曾在過去長期引領區域經濟發展,解決區域人口的就業問題。

而伴隨著中國頭部城市經濟增速的不斷放緩,這也就意味著這些城市未來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增長會不斷放緩,外來人口的融入成本也會不斷提高,如北上廣深相似的城市新壁壘也正在產生。

按照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城市GDP二十強的全新經濟體量現狀,我個人認為關於中國城市一線、新一線、強二線(以上三類城市即所謂的頭部城市,其總量應不高於同期全國城市總量的10%)門檻,再創新高——

一線城市:半年度GDP總量≥1萬億元

2019年新名單: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天津、重慶雖然2019年上半年GDP均大於1萬億,但由於其他維度影響仍應歸於新一線城市陣營)

新一線城市:前三季度GDP總量≥1萬億元

2019年新名單: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

強二線城市:全年度GDP總量≥1萬億元

2019年新名單:青島、無錫、長沙、寧波、鄭州、佛山(濟南、南通、東莞為預備陣容)

2019年就要過去了,2020年會更好嗎?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