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牛羊肉泡饃路在何方

羊肉泡饃通常被稱作"煮饃",可見,泡饃並不真的是僅僅將饃泡進羊肉湯裡,而是將掰的細碎的半熟餅子用羊湯烹煮而成,從"泡饃"到"煮饃"恐怕不僅僅是人對吃食精細化追求的提高過程,更是人們在不斷加快步伐的社會中刻意追求緩慢、愜意和精緻生活的殷切希望。

陝西牛羊肉泡饃路在何方

食物中蘊藏著歷史文化的潛規則,而規則的傳承也對我們的飲食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肉為何選用羊肉?吃羊肉,是古已有之的傳統。至於當下多以豬肉為"肉"的觀念,則是在清人入關之後,隨滿人的習俗而演變。古人吃羊肉、喝羊湯、烤羊肉串,這在史籍中多有記載,比如蘇東坡就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說法。

這是由於從先秦至近代,中國都是農耕文明的國度,牛基本作為生產資料,而非肉食家畜。直至清朝,私宰耕牛都是違法的,在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就有實例。而羊則不屬於生產資料,只能作為肉食家畜,食材容易獲得,就可以進入尋常百姓家了,所以人們便習慣稱作羊肉泡饃。

歷史悠久的泡饃在古城西安被髮揚光大,西安的泡饃店最多,幾乎每條街都有幾家,很多冠以姓氏比如老孫家,老米家等等,凡是冠此名的歷史都不下百年,特別是近些年西安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泡饃已經成為陝西的一個符號,泡饃店更加多了,很多快餐店業加入進來,特別是泡饃用的饃都是專門有人供應,已經形成了泡饃產業。

陝西牛羊肉泡饃路在何方

泡饃現如今門檻很低,只要有合適的位置都可以幹,為什麼西安遍地都是泡饃店,就是西安人流量大,吃泡饃的人也多,在加上外地遊客生意更是火爆,隨之而來的是價格的持續上,由以前的三元到五元一碗到現在三四十元一碗,幾乎是年年漲。

最早的泡饃每天都是一定量的,就一鍋湯,賣完就收,第二天在賣,現在倒好,全天賣,用外地人的話,泡饃就是肉湯泡餅,把饃賣成了肉價,也是的沒幾片肉,其實泡饃文化在以前是很濃的,以前大凡羊肉泡饃,都是自己掰饃,廚師烹煮,以饃定湯,這可能也是唯一一道食客與廚師都參與其中的飯菜。掰饃的過程,也是食客與廚師溝通的過程,廚師理解了食客的意圖後,精心烹製,食客得到身心的回饋,同時也是對廚師辛苦付出的肯定。但是現在由於人流量增大,為了提高效率饃都是機器打好的,新一代的店主不向他們以前那樣誠懇了,現在的店主都是肥的流油,凡是開泡饃館都以賺錢為主,也不講什麼文化,肉價稍微一漲,那些泡饃店就立馬漲,他們不會一起討論價格,因為在中國只要你們不一起商量漲價,就不構成價格壟斷,監管部門也不會查處,這也給了他們鑽法律的空子。

泡饃價格年年漲, 用一家泡饃老闆的話說,就是西安房價漲了3倍,泡饃一碗也要漲三倍,100元也好算賬,不用找,當一個行業以錢看的時候這個行業就要走下坡路。陝西的泡饃企業沒有一家有養殖基地,都是市場批發,食材參差不齊,這就是很多人吃了覺得不夠正宗的原因,泡饃由以前的便民餐變成了大餐,國內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烤鴨等都是漲價最後無人問,凡是脫離普通老百姓的都會被拋棄,希望泡饃不要走這條路。

陝西牛羊肉泡饃路在何方

“提起長安城,常憶羊羹名;羊羹美味嘗,唯屬同盛祥。”“東鍾西鼓、青龍白虎、香菜熱湯、西安飯莊。”朗朗上口的民謠,記述著西安特有的飲食文化。西安小吃和泡饃為代表的美食企業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脫離文化和脫離老百姓會走上一條不歸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