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PMI數據提示“降息”必要性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 沈建光

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10月官方PMI數據。製造業PMI為49.3%,較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不及市場預期;雖然有假期因素擾動,但數據仍表明實體經濟景氣度不佳。結合三季度工業生產、消費、投資、外貿等核心經濟數據全面走弱,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前景不容樂觀。在此情況下,今年四季度對經濟形勢做好判斷並相應部署政策顯得尤為重要。

PMI分項呈現全面走弱:生產指數環比下降1.5個百分點至50.8%,生產擴張明顯放緩;需求指標中,新訂單降至49.6%、再度跌至榮枯線以下,新出口訂單和進口同步回落,表明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以及貿易摩擦導致內外需持續走弱;價格指標也出現明顯下滑,預示工業品價格不振,企業利潤或繼續承壓;庫存指標小幅下降,整體仍呈現主動去庫存狀態。此外,非製造業PMI受服務業拖累也降至52.8%的低位。

結合PMI以及近期的高頻數據,我們判斷10月宏觀經濟指標或維持低位。具體來看:

工業生產可能有所回落。雖然10月發電煤耗同比受基數偏低影響大幅上升,但考慮到今年工業增加值呈現季末抬升特點、且開工率數據不及去年同期,因此預計工業同比有所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延續弱勢。基建方面,近期挖掘機、重卡產銷、發改委項目申報額等先導指標反彈,前期發行的專項債也在逐步落地,基建投資有望穩步回升;地產方面,儘管土地市場降溫且新開工增速下行,但考慮到房企加速推盤支撐銷售、施工面積存量較大,我們傾向於地產仍有韌性、後續將溫和回落;製造業方面,在企業利潤下滑與需求疲軟預期下,企業信心難有改善,製造業投資大概率延續疲軟走勢。

社零增速或小幅回升。高頻數據顯示,10月前三週乘用車零售同比與9月大致相當,而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同比略有回落;不過,CPI走高可能在價格層面支撐名義社零增速。外貿方面,短期進出口的弱勢恐難改變。儘管近期中美經貿談判取得階段性進展,但這僅僅避免了更差局面的出現,無法抵消前期加徵關稅對中國出口的衝擊。10月全球製造業PMI仍處低位、出口運價指數維持偏低水平,出口形勢難有顯著好轉;進口運價指數整體回落,疊加內需指標不振、基數抬升,進口仍然承壓。

在當前經濟形勢複雜嚴峻的局面下,逆週期政策有必要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方面,“市場化降息”的必要性逐步凸顯。在前期降準的刺激下,近來企業中長期貸款持續回升,基建、製造業的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政策效果正在體現。不過,當前企業尤其民營和中小微部門的實際融資成本仍然偏高、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存在阻塞,因此穩增長和降成本仍需要價格型工具的助力,比如“市場化降息”,即通過調降MLF利率或加點的方式降低LPR報價。雖然近期通脹壓力明顯抬升,但在經濟尚且不穩的情況下,下行風險仍將是決策層關注的重點;同時全球降息週期的開啟也給了國內貨幣政策更多選擇。

財政政策方面,專項債提前發行需加緊落地。前三季度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達17834億元,全年大概率會超額完成20000億的任務,但如此力度依然難以對沖內需走弱。因此,在我們看來,隨著專項債投向基建的比例不斷提升,可以考慮在年內提前發行明年的專項債額度,以推動基建投資、緩解經濟下行壓力。

綜上所述,短期內外不利因素難有顯著改善、國內經濟仍將承壓。在此情況下,貨幣和財政政策有必要進一步寬鬆,可以考慮降息、提前發行專項債等政策措施。當然,中美貿易談判仍然是重中之重,積極談判、力促協議的達成仍是當前對外政策的首選。我們認為,11月中美兩國有望簽署第一階段協議,國內經濟將會迎來短暫的緩衝;如果配合逆週期政策的進一步放鬆,或為明年經濟保持在6%以上打下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