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PMI数据提示“降息”必要性

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

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官方PMI数据。制造业PMI为49.3%,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不及市场预期;虽然有假期因素扰动,但数据仍表明实体经济景气度不佳。结合三季度工业生产、消费、投资、外贸等核心经济数据全面走弱,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前景不容乐观。在此情况下,今年四季度对经济形势做好判断并相应部署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PMI分项呈现全面走弱:生产指数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至50.8%,生产扩张明显放缓;需求指标中,新订单降至49.6%、再度跌至荣枯线以下,新出口订单和进口同步回落,表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贸易摩擦导致内外需持续走弱;价格指标也出现明显下滑,预示工业品价格不振,企业利润或继续承压;库存指标小幅下降,整体仍呈现主动去库存状态。此外,非制造业PMI受服务业拖累也降至52.8%的低位。

结合PMI以及近期的高频数据,我们判断10月宏观经济指标或维持低位。具体来看:

工业生产可能有所回落。虽然10月发电煤耗同比受基数偏低影响大幅上升,但考虑到今年工业增加值呈现季末抬升特点、且开工率数据不及去年同期,因此预计工业同比有所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延续弱势。基建方面,近期挖掘机、重卡产销、发改委项目申报额等先导指标反弹,前期发行的专项债也在逐步落地,基建投资有望稳步回升;地产方面,尽管土地市场降温且新开工增速下行,但考虑到房企加速推盘支撑销售、施工面积存量较大,我们倾向于地产仍有韧性、后续将温和回落;制造业方面,在企业利润下滑与需求疲软预期下,企业信心难有改善,制造业投资大概率延续疲软走势。

社零增速或小幅回升。高频数据显示,10月前三周乘用车零售同比与9月大致相当,而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同比略有回落;不过,CPI走高可能在价格层面支撑名义社零增速。外贸方面,短期进出口的弱势恐难改变。尽管近期中美经贸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但这仅仅避免了更差局面的出现,无法抵消前期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的冲击。10月全球制造业PMI仍处低位、出口运价指数维持偏低水平,出口形势难有显著好转;进口运价指数整体回落,叠加内需指标不振、基数抬升,进口仍然承压。

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局面下,逆周期政策有必要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方面,“市场化降息”的必要性逐步凸显。在前期降准的刺激下,近来企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回升,基建、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政策效果正在体现。不过,当前企业尤其民营和中小微部门的实际融资成本仍然偏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阻塞,因此稳增长和降成本仍需要价格型工具的助力,比如“市场化降息”,即通过调降MLF利率或加点的方式降低LPR报价。虽然近期通胀压力明显抬升,但在经济尚且不稳的情况下,下行风险仍将是决策层关注的重点;同时全球降息周期的开启也给了国内货币政策更多选择。

财政政策方面,专项债提前发行需加紧落地。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达17834亿元,全年大概率会超额完成20000亿的任务,但如此力度依然难以对冲内需走弱。因此,在我们看来,随着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例不断提升,可以考虑在年内提前发行明年的专项债额度,以推动基建投资、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综上所述,短期内外不利因素难有显著改善、国内经济仍将承压。在此情况下,货币和财政政策有必要进一步宽松,可以考虑降息、提前发行专项债等政策措施。当然,中美贸易谈判仍然是重中之重,积极谈判、力促协议的达成仍是当前对外政策的首选。我们认为,11月中美两国有望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国内经济将会迎来短暂的缓冲;如果配合逆周期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或为明年经济保持在6%以上打下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