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2月PMI点评

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PMI数据,制造业PMI跌至35.7,非制造业跌至29.6,为有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

沈建光:2月PMI点评

01 行业:非制造业受影响更大

新冠肺炎对PMI冲击高于金融危机,非制造业受影响大于制造业。1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产生影响,餐饮、旅游等服务性行业接近停摆,企业节后复工亦受影响。制造业PMI从50.0跌至35.7,为2005年开始公布数据以来新低,此前最低水平是金融危机期间2008年11月的38.8。非制造业PMI从54.1下降至29.6,同为历史新低。从环比降幅看,非制造业受到疫情的冲击大于制造业。

所有行业景气度均跌至荣枯线下,但具体行业分化明显。必需消费以及因疫情产生的电商物流需求较为坚挺。制造业表现较好的有农副食品加工业(45.2)、金属制品业(43.3)和计算机通信电子业(40.8),较差的包括专用设备制造业(28.9)、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28.6)、通用设备制造业(27.3)和汽车制造业(26.9)。服务业中,装卸搬运及仓储业下降程度最低,但住宿、餐饮、航空运输、房屋建筑、铁路运输、道路运输受影响较大,环比降幅在35以上。

沈建光:2月PMI点评

02 分项:疫情使得供需承压

PMI分项数据显示,疫情对供需两侧和不同规模的企业造成全方位冲击。新订单指数从51.2降至29.3,反映需求疲弱;供给方面,生产指数从54.4降至27.8,采购指数从51.3降至29.3,进口指数从49.9降至31.9,显示企业生产活动低迷。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为36.3、35.5、34.1,降幅分别为14.3、15.9、13.1,大中型企业相对情况较好,但降幅更大。

上述数据表明总体复工情况或许仍不乐观。截至2月26日,各地公布的复工数据较高,个别省份甚至达到90%以上。但从其他高频数据来看,实际的产能和人员复工率似乎没有那么乐观,我们根据发电耗煤量计算的全国总体工业企业复工率为57%,基于客运数据估算的返程率在四成左右。目前看来,国内疫情有望在4月底得到基本控制,在这一基本情景下,复工复产有望稳步推进,3月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有望好转。

沈建光:2月PMI点评
沈建光:2月PMI点评

03 外贸:出口形势存隐忧

制造业PMI的13个分项中,新出口订单从1月的50.3下降至2月的29.3,不及新订单分项(包括国内订单和出口订单),是表现第二弱的分项。海外疫情在2月下旬之前属于零星传播,对海外需求侧影响较小,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疫情下订单被动“中断”,复工延迟、通关限制和航运公司取消航程均有影响。

出口下滑可能持续至二季度,企业压力不容低估。

2月下旬起,新冠疫情在海外扩散势头明显,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成为重灾区,暂无得到有效控制迹象,对欧美疫情发展不宜过度乐观。日韩、欧盟、美国是中国重要贸易伙伴,一旦疫情延续,不排除海外需求严重下跌的可能性,从而对中国出口、特别是中间品贸易产生较大影响。从出口集装箱运价高频数据看,截至2月28日出口中东和欧洲的运价较春节前下滑较严重,我们猜测海外疫情已经初步波及外贸。

沈建光:2月PMI点评

长期应当关注产业链受到的扰动。中国目前是全球价值链的关键一环,中间品和资本品出口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区域经济体如日本、韩国、越南、泰国较为依赖中国的中间品出口。事实上,疫情爆发之后,越南工业与贸易部就曾表示越南汽车、电子、手机制造商采购上游产品出现困难。在此背景下,政策面应当确保出口导向企业不因疫情冲击而大规模倒闭,并关注疫情冲击是否会促使企业加速将产业链迁出中国。

沈建光:2月PMI点评

(沈建光系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