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解答:為什麼中國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今年10.1號的時候開始揭曉諾貝爾獎得主,至今已經兩個月了。自從諾貝爾獎設立以來,不可思議的是除了歐美等國家外,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竟然是地少人稀的日本。從2001年開始到今年已經有18名日本學者獲得了諾貝爾獎。反觀人口是日本十倍的中國,得獎者卻屈指可數,這是什麼原因呢?

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解答:為什麼中國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諾貝爾獎

難道日本人比中國人要聰明嗎?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擺在這,多少未解之謎困惑了時間上偉大的學者。為什麼現在卻有一種一代不如一代的想法了呢?日本都可以獲得的成就,難道我們中國人會比他們差嗎?

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解答:為什麼中國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本屆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

本屆日本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述說了他的人生經歷,本來圖媽以為本庶佑從小應該就是個神童,備受矚目才對。然而並不是這樣,本庶佑說他的童年可以說是非常的普通,也不是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這反而值得我們深思,想想我們周邊有多少天才兒童?我們中國的天才兒童都去哪裡了?

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解答:為什麼中國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神童是怎麼煉成的?

一起來看看日本式的教育跟我們中國式的教育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

日本式教育

日本把教育分成了兩部分,一個是教一個是育,意思就是傳授孩子知識,使孩子可以靈活運用。日本式教育通常叫做嘗試教育,他們總是先讓孩子嘗試體驗,讓孩子在不斷探索中遇到問題然後去解決問題。而且更多的體驗可以讓孩子更知道如何選擇,瞭解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

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解答:為什麼中國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日本孩子的課堂

在日本,他們一般是強制性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學習的機會。而且日本側重人文教育為主,他們的課堂以討論為主,從小就培養孩子學習探知討論的綜合能力,鼓勵孩子發散思維,獨立思考。

中國式教育

中國式教育是一種灌輸式教育方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填鴨式。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總是把已知的結果告訴孩子,跟孩子強調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如此按部就班的學習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想象。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應試教育是最強的,孩子們往往可以得高分,但是卻很難運用的實際中。

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解答:為什麼中國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中國孩子的課堂

回想一下以前上學的場景,40分鐘的課堂,老師可以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25分鐘,而剩下的15分鐘通常就是老師提問的環節,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如果回答的偏離了老師的答案,就得站著聽課了,現在想想圖媽還有陰影呢。

其實在西方很少有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日本的成績都是綜合成績(課堂紀律和出勤率佔15%,課餘作業成績佔15%,小組互動討論佔20%,論文寫作和答辯佔50%)。反觀中國,孩子的考試成績直接是家長的命根子,父母逢年過節炫耀的資本。

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解答:為什麼中國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教育方式

日本孩子在兒童時代沒有學業壓力,無憂無慮的度過求學歲月。等到了高中大學後,他們才開始真正掌握知識,學習競爭。想想我們的孩子呢?揹負著沉重的學業負擔,下課後不光有繁重的作業,還有各式各樣的補習班等待著他們。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所謂的未來壓榨孩子的童年。

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解答:為什麼中國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孩子的童年

沒有興趣的興趣班還能叫做“興趣班”嗎?世界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增加提過:為什麼我們中國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