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拿地瘋狂 2019是買房的最後機會嗎?

今年以來,樓市逐漸企穩,年後各地成交量均呈現出"小陽春"跡象,由此引發了市場對於"今年是否合適買房"的大討論。

看多者認為,國內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3年多調控之後,房價已經較高點有了一定幅度回落,隨著積壓需求的增多,不少地區也出現了調控放鬆的跡象,此時入手無疑是一個比較有保障的時機。

反之,認為房價會進一步下跌的看空者普遍認同"房住不炒",預計宏觀調控依舊偏緊,房價仍會緩步下跌。

不難看出,多空分歧主要出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策上是否出現鬆動,也就是大方向上;二是房價漲跌的判斷,也就是交易市場火熱程度;

第一個方面其實很好判斷,指望出現大範圍的放開並不切實際,但"小動作"則可以有,這也是市場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說辭:一城一策。

很好理解,如果當地的房地產市場依舊火爆,那麼繼續調控或者說不放鬆此前政策,一線或者熱點二線就是這麼個概念;反之,當地樓市出現萎靡了,稍微鬆一鬆,放開點,保持住整體的穩定,三四線現在基本就是這個狀態。

房企拿地瘋狂 2019是買房的最後機會嗎?

這其實就是一個買房的大方向了,一二線可以買入,三四線多觀望。

有一個數據可以佐證上述結論;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3803億元,同比增長11.8%,相比2018年一季度增長了2512.29億元,增速比1-2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增速已是4年來的新高,並且還在不斷攀升。

從區域來看,東部地區拉動了房地產投資增長。

廣東、江蘇和浙江組成的"2000億俱樂部"位列第一梯隊;緊隨其後的是山東、安徽、四川、福建和河南,這些省份一季度房地產投資額也超過了千億元;湖北、上海、重慶、雲南、湖南、北京、廣西、河北、天津、貴州、陝西的房地產投資額處在500億-1000億元區間,屬於房地產投資總量的第三梯隊。

房地產投資大幅增長意味著土地市場的火爆,4月以來,杭州、廣州、武漢、蘇州、常州、廈門等地成交活躍,賣地收入居前。土拍現場競爭激烈,數十家房企參與、上百輪競價、地王、高溢價率等現象再現。

而今年以來,50大熱點城市中,有36個城市賣地收入超過百億,其中最高的杭州賣地694億,另外,北京、天津、上海、蘇州、福州、重慶等8個城市賣地超過300億。

另一方面,房企拿地亦是堪稱"瘋狂"。根據同策研究院的數據顯示,3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資總額共計1024.2億元,環比大幅上漲85.25%,同比大幅上漲63%。自2017年11月融資達1246.18億以來(其中包含恆大600億元的股權融資),首次突破1000億大關,創16個月新高。

當然,在拿地區域方面,一二線與三四線的分化依然嚴重;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300個城市各類用地成交3.8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4.3%。其中,三四線城市成交808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5.8%,降幅在各線城市中最大。

事實上,以前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主要是補漲以及棚改貨幣化安置,現在漲幅已經開始趨緩了,差不多已經穩了,這就說明了房價已經步入調整期,因為三四線城市普遍的人群工資都是差不多的。像碧桂園還有萬科等等這些開發商都已經離開了三四線城市,重新規劃佈局一二線城市,也就是說,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投資風險要加大,投資者要謹慎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