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來襲,金融行業誰能乘上東風?

曾在新聞報道里鋪天蓋地的5G真的來了,

未來,

擁有5G的金融界究竟是什麼樣的?

在今天進行的中國聯通全球產業鏈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在大會致辭中宣佈,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七個城市開通5G試驗網,正式發佈中國聯通5G品牌。在大會上,上海市市長應勇透露,上海已建成500個5G基站,是中國第一個開通5G商用網的城市。事實上,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已進入“5G”時間,已分別在各城市進行試點,預計2020年5G將正式商用。

移動時代,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並藉此提升服務、吸引客戶。回望3G、4G時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並不直接對金融行業造成影響,但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其一直為其他技術提供支持。3G時代,智能手機逐漸普及,金融服務的移動化拉開序幕;4G時代,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得益於基礎網絡速度的提升得到推廣普及,移動支付、手機銀行、互聯網保險等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範雲朋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5G的出現使得移動互聯更上一層樓,但是它並不直接帶來金融行業的變革,而是要依賴於其他新興技術,推動雲計算、大數據、VR/AR等技術擁有更多落地場景,虛擬經濟和實體場景關聯,優化現有金融服務模式,增強金融服務體驗,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

金融服務體驗再升級

對於金融技術來說,5G技術的魅力不在於速度,而在於超低的交易延遲。4G時代,交易指令發送到服務器並收到回覆的時間為50毫秒,而5G技術可以將此時間縮短至1毫秒。也就是說,5G技術能夠在手機上實現即時支付和銀行服務,無需等待。金融技術產業將從此技術中獲利萬千。

洋錢罐CTO耿博表示,5G主要帶來的是數據傳輸上的大幅提升,屆時移動互聯網上會誕生各種各樣全新的應用,用戶整體參與度更高,行為數據更為豐富,尤其以視頻為主的多媒體信息可能會成為交互的主流,將來多媒體數據的分析理解,提取風控變量,會成為未來的趨勢。事實上,4G時代,諸如face++、商湯科技等的基於圖像識別和小視頻內容分析,已經給互聯網金融帶來了極大的用戶體驗變革,為線上kyc實現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5G時代,上述技術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在範雲朋看來,5G的出現有助於金融風險管理和金融監管技術的深化提升,目前技術條件下,仍然存在信息不對稱、時滯性等問題,5G的出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比如監管科技的系統建設及應用、金融機構風險控制系統的實時反饋和風險評估預警;應該會對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市場產生影響,畢竟資金融通速度更加便捷、融資成本也會降低,不過可能仍限於政府政策和監管機構的影響。

同時,範雲朋也表示,目前尚未解決的數據隱私和數據保護問題,在5G時代會更加嚴重,波及的用戶範圍和群體更加廣泛。

加快金融與製造業融合

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曾公開表示,在製造業已形成的智能製造的格局下,5G技術將廣泛應用在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5G車聯網、車輛無人駕駛、智慧城市等眾多領域和產業。以“+互聯網”方式,製造業產業鏈+金融科技形成金融價值鏈。供應鏈金融是金融服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金融科技賦能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的場景化企業融資模式,這樣的金融服務會促使製造業產業鏈與金融價值鏈融合發展,使“一企一策”的金融產品提質增效,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獲得感更強。

同時,在社會層面,藉助5G的低延時、高寬帶廣覆蓋等技術特徵,進一步推動了互聯網在創新創業方面的作用。預計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與金融業融合、與信息化融合、與科技研發融合,對我國的產業升級,製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提供了有利條件。周延禮認為,銀行保險業的管理數字化轉型,為“數字金融+產業互聯網”助力製造業發展也插上了翅膀。

此外,5G還可能催生一些金融新業態。

記者綜合梳理後瞭解到,5G時代若實現萬物互聯,可建立維度更廣、可信度更高金融信用評級體系,實現虛擬經濟和實體場景相連接,有效解決數據的客觀性問題,避免互聯網平臺的數據造假,打造更為全面的金融信用評估體系。同時通過物聯設備傳感器收集的信息,可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企業或個人的實時資產狀態,從而使得金融信用評估更加實時可靠。

全面的實體資產管理。物聯網的高度應用和物聯終端的普及將會成為5G時代的趨勢。在此基礎上,基於物聯模式設計產品的保險公司也將得以獲取更準確、實時的數據基礎,如採取UBI模式(Usage Based Insurance)的汽車保險等,從而更精準地進行定價,提高保險業對風險的預期和預防等。

智慧城市中的智慧金融。5G將帶來更快的應用程序響應和更廣的設備連接,其可以滿足智慧城市在通信方面的需求,而智慧城市的建設對金融機構來說,意味著更全面的數據、更精準的金融需求、以及無處不在的金融場景。

知識科普

5G時代,我們可以期待什麼?

5G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組織”(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簡稱為3GPP)負責制定的。3GPP是一個標準化機構。目前其成員包括中國、歐洲、日本、韓國和北美的相關行業機構。

5G的好處體現在它有三大應用場景:增強型移動寬帶、超可靠低時延和海量機器類通信。也就是說5G可以給用戶帶來更高的帶寬速率、更低更可靠的時延和更大容量的網絡連接。

3GPP對5G標準的規劃是分幾個階段完成:之前2017年已經完成了5G的R14標準,美國聖地亞哥時間的2018年6月13日,3GPP在美國又出臺了5G的R15標準。R14標準主要側重於5G系統的框架和關鍵技術研究,R15標準可以說才是5G的第一版商用標準。

但R15標準只是5G標準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5G三大應用場景中的增強型移動寬帶和超可靠低時延兩大場景。也就是說5G標準還沒有全部制定完成。因為還有名為R16的標準仍在制定中,有報道稱5G的完整標準可能會在2020年制定完成。

雖然5G標準還沒有全部制定完成,但已出臺的R15標準已經包含了5G應用中的增強型移動寬帶和超可靠低時延兩大場景。這意味著國內外的各電信企業及相關設備生產廠家等一系列關聯企業可以根據R15標準開始進行5G網絡的搭建和部署工作。

5G的增強型移動寬帶應用場景意味著會有更快的網速。從理論上講,5G的網絡速度將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未來5G網絡的峰值甚至可達到每秒20Gb。當然這還需要手機、電腦、存儲設備等也支持這樣的速度,實現起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5G的三大應用場景所帶來的不僅是網速的提升,還會將無線通信應用到更多的地方,讓許多之前停留在理論階段或者某些因為條件限制而剛起步的科技得到廣泛的應用,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無人機、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物聯網等。5G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樂趣。

深度 | 5G來襲,金融行業誰能乘上東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