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吧,以60後的名義

(編者按:此篇可看作《從老男人局到精品小局》的姊妹篇,作者自然是可敬可愛的美食節目製片人陳曉卿先生。通過閱讀他的美食隨筆,可以更加了解美食美酒對日常生活的深刻意義。)

老男人局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已不可考,記憶裡我是從2005年底開始參加的。

北京空氣汙濁的夜晚,東四附近的一間路邊小店籠罩在妙曼的木槳子香味中,十來個中年男圍著一個火鍋,鍋裡沸騰著貴州酸湯蹄花。騰騰的霧氣裡,四周密匝匝攏過來凸著靜脈血管的人手,不時去撩撥一下肥白的豬蹄子——好大的反差!這就是所謂老男人局的所在了。

喝吧,以60後的名義

酸湯蹄花

杯子裡分別是二鍋頭和普通燕京,這是在北京能買到的最廉價的酒精飲品,涼菜碟裡是拍黃瓜和花生米,總價值十元人民幣。但這並不影響他們談論國家的政治經濟走向這樣宏大而沉重的主題,尤其是當話題涉及文化藝術或新聞出版,大家的聲音會不自覺地放大很多倍,有時甚至會發生嚴重的爭執。辯論的雙方互不相讓,各自舉出輔佐自己觀點的例證,口若懸河。要是有速記公司當場記錄下來,幾乎就是一篇好文章,但如果將其中的酒話刪除……則會發現,他們其實也沒說什麼,咳咳。

如果爭論進一步升級,或者已經有一方意欲起立表達觀點。這時座中會有一位罈子臉站起來,歪著腦袋閉著眼睛面向天花板揮手示意大家安靜。“看來,我不得不說兩句了。”這是他小組討論永遠的開場白,“我認為你們的爭論一點都不重要,都是浮雲,都是垃圾……”如果你想繼續說話,他則會突然睜開雙眼,斷喝道:“shut 你的up!”

喝吧,以60後的名義

二鍋頭

一言六鼎的這位叫老六,京城知名交際花,也是老男人局的終身局長。平均每個月,據我不完全統計,老六都要組織這樣的老男人局六次以上,可見他魅力之強。現在這個地球運轉加速的時代,每個人忙得戴不住帽子,能安下心來攢飯局確實是個技術活。因為老男人飯局必須滿足以下“四個一”才可以成立:找一個由頭,張羅一堆人,選一個館子,還得湊大家都能出席的時間……煞是不易。就是說,發起人可以是任何一個人,但張羅的事只有老六辦得到,沒他就不可能有老男人飯局。

比方,羅永浩想請大家坐坐,但苦於最近辦學校太忙,老六便替他群發“出師表”:“老羅創業未半,而中道想請大家吃飯,今天下午六點,益陽駐京辦……”於是,十多人呼嘯而來,帶著空洞迷茫的胃和欲蓋彌彰的酒量,齊整整桌前坐下。但此時,卻無動筷箸者,因為主持人老六還沒有說話。

在每頓酒之前,老六的規定動作是紹介各位,儘管時間長了大家已然相熟,但不知為何這個儀式至今還雷打不動地保留著。老六業餘時間是位不錯的主持人,他能憑藉強大的記憶功能,準確地背誦在座某位詩人最經典的句子或說出在座某位導演最得意的橋段,即便你沒有能喚起大家共同記憶的作品,老六也能敏銳地發掘出你人格方面閃亮的內容。一度,我甚至懷疑這種飯前的書帽,疑似各位自我陶醉的藉口,後來老羅說出的原因我覺得也滿有道理:老六齒缺,一干人都喜歡欣賞他咬字時關不住門的美豔瞬間。

介紹已畢,老六翹起蘭花指,高喊一聲:“come你們的on!”大家便開始推杯換盞,悶頭吃喝。老男人局的核心成員,也叫常委,幾乎每次聚會都參加的,就四五位,但它的外圍成員則在二十人以上,因此根據聚會地點的變化,人員會有一些出入,但聚會形式卻從未有過變化,就是喝酒。偶爾有初來乍到第一次參加的菜鳥,往往會被這些人以灌醉自己為責任的浩蕩酒風所震懾,幾乎忘記了進食。

喝吧,以60後的名義

老男人局

其實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參加這種“局辦公會議”的基本以男人為主,更蹊蹺的是,幾乎所有的參與者都是六十年代生人,而老六是其中年齡最小者,可以撒嬌的那種,這讓他如魚得水。這一代人,沒有70後的反叛、80後的沒譜、90後的猜不透。他們更像是被遺忘的一群,聚在一起,只有酒才能溝通彼此,才能讓他們感到依靠。一位六○後的編劇甚至建議大家,等真的老了(現在還不老?),還是這些人,聚在一起相互掐死,或許是個不錯的想法。儘管老無所依,儘管no country for old man,但小酒館還是有的。

老男人局最常見的情形是在子夜時分,沒誰有告辭的意向,席間已有不勝酒力者閉目肅坐,另有人開始扶樽低唱……冷酒傷肝,積鬱傷肺,老歌傷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