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吧,以60后的名义

(编者按:此篇可看作《从老男人局到精品小局》的姊妹篇,作者自然是可敬可爱的美食节目制片人陈晓卿先生。通过阅读他的美食随笔,可以更加了解美食美酒对日常生活的深刻意义。)

老男人局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已不可考,记忆里我是从2005年底开始参加的。

北京空气污浊的夜晚,东四附近的一间路边小店笼罩在妙曼的木桨子香味中,十来个中年男围着一个火锅,锅里沸腾着贵州酸汤蹄花。腾腾的雾气里,四周密匝匝拢过来凸着静脉血管的人手,不时去撩拨一下肥白的猪蹄子——好大的反差!这就是所谓老男人局的所在了。

喝吧,以60后的名义

酸汤蹄花

杯子里分别是二锅头和普通燕京,这是在北京能买到的最廉价的酒精饮品,凉菜碟里是拍黄瓜和花生米,总价值十元人民币。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谈论国家的政治经济走向这样宏大而沉重的主题,尤其是当话题涉及文化艺术或新闻出版,大家的声音会不自觉地放大很多倍,有时甚至会发生严重的争执。辩论的双方互不相让,各自举出辅佐自己观点的例证,口若悬河。要是有速记公司当场记录下来,几乎就是一篇好文章,但如果将其中的酒话删除……则会发现,他们其实也没说什么,咳咳。

如果争论进一步升级,或者已经有一方意欲起立表达观点。这时座中会有一位坛子脸站起来,歪着脑袋闭着眼睛面向天花板挥手示意大家安静。“看来,我不得不说两句了。”这是他小组讨论永远的开场白,“我认为你们的争论一点都不重要,都是浮云,都是垃圾……”如果你想继续说话,他则会突然睁开双眼,断喝道:“shut 你的up!”

喝吧,以60后的名义

二锅头

一言六鼎的这位叫老六,京城知名交际花,也是老男人局的终身局长。平均每个月,据我不完全统计,老六都要组织这样的老男人局六次以上,可见他魅力之强。现在这个地球运转加速的时代,每个人忙得戴不住帽子,能安下心来攒饭局确实是个技术活。因为老男人饭局必须满足以下“四个一”才可以成立:找一个由头,张罗一堆人,选一个馆子,还得凑大家都能出席的时间……煞是不易。就是说,发起人可以是任何一个人,但张罗的事只有老六办得到,没他就不可能有老男人饭局。

比方,罗永浩想请大家坐坐,但苦于最近办学校太忙,老六便替他群发“出师表”:“老罗创业未半,而中道想请大家吃饭,今天下午六点,益阳驻京办……”于是,十多人呼啸而来,带着空洞迷茫的胃和欲盖弥彰的酒量,齐整整桌前坐下。但此时,却无动筷箸者,因为主持人老六还没有说话。

在每顿酒之前,老六的规定动作是绍介各位,尽管时间长了大家已然相熟,但不知为何这个仪式至今还雷打不动地保留着。老六业余时间是位不错的主持人,他能凭借强大的记忆功能,准确地背诵在座某位诗人最经典的句子或说出在座某位导演最得意的桥段,即便你没有能唤起大家共同记忆的作品,老六也能敏锐地发掘出你人格方面闪亮的内容。一度,我甚至怀疑这种饭前的书帽,疑似各位自我陶醉的借口,后来老罗说出的原因我觉得也满有道理:老六齿缺,一干人都喜欢欣赏他咬字时关不住门的美艳瞬间。

介绍已毕,老六翘起兰花指,高喊一声:“come你们的on!”大家便开始推杯换盏,闷头吃喝。老男人局的核心成员,也叫常委,几乎每次聚会都参加的,就四五位,但它的外围成员则在二十人以上,因此根据聚会地点的变化,人员会有一些出入,但聚会形式却从未有过变化,就是喝酒。偶尔有初来乍到第一次参加的菜鸟,往往会被这些人以灌醉自己为责任的浩荡酒风所震慑,几乎忘记了进食。

喝吧,以60后的名义

老男人局

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参加这种“局办公会议”的基本以男人为主,更蹊跷的是,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六十年代生人,而老六是其中年龄最小者,可以撒娇的那种,这让他如鱼得水。这一代人,没有70后的反叛、80后的没谱、90后的猜不透。他们更像是被遗忘的一群,聚在一起,只有酒才能沟通彼此,才能让他们感到依靠。一位六○后的编剧甚至建议大家,等真的老了(现在还不老?),还是这些人,聚在一起相互掐死,或许是个不错的想法。尽管老无所依,尽管no country for old man,但小酒馆还是有的。

老男人局最常见的情形是在子夜时分,没谁有告辞的意向,席间已有不胜酒力者闭目肃坐,另有人开始扶樽低唱……冷酒伤肝,积郁伤肺,老歌伤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