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對“房產稅”越來越不積極,專家學者爭論出背後原因

關於房產稅的話題,每年都有,每次都會炒得很熱,特別是在一些重要會議即將召開之前,但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所以,多次喊“狼來了”後,人們似乎也不是太關心了。不過,前些時候的博鰲論壇又把房產稅的話題推上浪尖,專家學者們唇槍舌戰,圍繞房產稅到底該不該徵的問題辯論很是激烈。

這一次有關房產稅該不該徵收問題,網友們的反應不再是一邊倒,在以往大多網友是盼望和支持儘快出臺房產稅,這輪博鰲論壇辯論後,網友們出現了分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房產稅產生疑惑,一是房產稅是否存在重複徵稅問題,二是房產稅會影響普通居民生活嗎?三是房產稅會不會成為全民稅,從而增加普通老百姓的負擔。

網友對“房產稅”越來越不積極,專家學者爭論出背後原因

關於第一個問題,房產稅徵收是否存在重複徵稅?

我們知道,所買的房子是建立在政府已經公開招拍掛的土地上,並且這筆出讓費用還不菲,一般說來,都是通過開發商激烈角逐,採取價高者得的原則,開發商最終取得的土地成本往往會佔到整個房價的6-7成。這下問題就來了,國外徵收的房產稅事實上是對土地徵稅,由於土地是購房者私有,所以對土地徵稅也順理成章,但我們的土地是國有或集體所有,如果再對土地徵稅,缺乏足夠的依據,會產生重複收稅。

原國稅總局副局長許善達在3月25日的經濟學家年會上也表示,房產稅目前僅停留在研究起草階段,還沒有達成共識,其中許多問題還在研究討論,並且大家的分歧不小。對於房產稅徵收,此前許善達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如果確實要徵收房產稅,就需要把土地價值去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土地出讓收入剝掉,只對建在土地上的房產徵稅。但這也會帶來一個問題,由於70年土地使用費佔到房價2/3以上,而居民房產的價值佔總價值的1/3都不到,如果再除去已徵收的各種稅費,符合規定的徵收標的就更少了。

網友對“房產稅”越來越不積極,專家學者爭論出背後原因

原國務院發展中心副主任劉世錦也做出過提醒,他在去年的崇禮論壇上表示,政府在土地出讓過程中,房產稅實際上已經徵收過了,現在要做的就是開放土地要素,糾正土地價格問題,避免重複徵稅。

從上面的專家觀點來看,房產稅徵收確實因為土地出讓獲得了超額收益面臨徵收難題,如果要開徵房產稅,就應解決土地出讓收入問題,否則,房產稅就可能存在重複收稅。這或許是房產稅遲遲未推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關於第二個問題,房產稅會影響普通居民生活嗎?

這也是當前有房一族普遍關心的問題,擔心房產稅徵收後不僅不利於有房一族,而且還會影響到無房一族的生活。最近,關於房產稅徵收以後情況的話題,有一條比較火的段子,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道理沒:

場景:A有5套房,不上班,靠收房租生活;B有1套房,上班賺工資;C無房,租房子住,集市賣茶葉蛋。

有一天,要收房產稅了。C說:太好了,我沒房,狠狠收那些炒房人的稅,鼎力支持!到時房價跌成茶葉蛋價,我就可以買房了。B說:沒關係,我只有一套房,我支持抓緊收炒房人的稅!房價跌一半,我可以再買一套。A說:這樣啊,房產稅是多少?1%對吧?下個月房租漲1成,差不多對沖吧!房租上漲了,C卻很鬱悶,想換租房子,發現大家房租都漲了,只好忍。不過也不能吃虧,明天茶葉蛋也漲2成,對,要抵消房租成本的支出!

A和B去集市買茶葉蛋,發現都漲價了,沒有辦法,以後就少買點吧。當然,房價和房租都漲了...這個故事也正是大家擔心房產稅的心理寫照。

網友對“房產稅”越來越不積極,專家學者爭論出背後原因

關於第三個問題,房產稅會不會成為普通大眾的“全民稅”?

談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對房產稅的看法。他主要從短期和長期來分析。從短期來看,房產稅無法替代土地收入,各省土地臨界值位於4.8-23%,均超過了合理的名義稅率上限3.5%。從任澤平數據來看,結合當前主力觀點說明,如果開徵房產稅,為減少徵收阻力,在初期大概率會存在免徵面積或者免徵套數的說法,那麼房產稅開徵初期就不會做到全面覆蓋,另外,初期的稅率也會相對較低,此前有財稅專家表示,建議在1%左右。從這個角度看,這是房產稅開徵一段時間內不能替代土地收入的原因,所以,此時的房產稅不會成為普通大眾的負擔。

任澤平認為,從長期來看,隨著城鎮人口和人均居住面積提高、人均收入增速大於房價增速、存量房時代到來以及土地出讓收入降低幾大條件具備,未來房產稅的收入可達到7.2萬億,佔地方財政收入的47.7%,要知道 2017年土地收入佔當年地方財政收入比例為24%,未來這個數據比2017年高出近一倍。從這個角度看,房產稅將來能完全能替代土地出讓收入。換句話說,彼時的房產稅將會作為一種普通大眾稅,覆蓋範圍比較全面。

對於房產稅,你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