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

臘月二十七指中國農曆年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七的俗稱;春節習俗之一。這一天要宰殺家禽,洗浴,趕集買年貨。

中國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採購。與平日以購缺賣餘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貨,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殺年雞

這殺年雞可是有講究滴!今天宰的雞必須是公雞,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在古代,是以男子為主導的,所以有了女子的三從四德等惡俗,既然男性是最大的,同樣對於雞,雄性就是第一。另外,公雞看起來更漂亮,雄赳赳氣昂昂,顯得很氣派!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

年雞

所以,在為了慶祝這麼隆重的節日,當然要宰公雞啦!這隻雞該如何吃?二十七宰的雞,燉熟後將要在除夕的盛宴上登場,並且它的待遇還很高,整隻雞要放在一個大盤子裡,放在桌子的正中央!

這隻雞必須是整隻的,不能剁成幾塊兒,因為這代表著:大“雞”大利!擺上去就是不讓大口吃?很多地方的風俗,是除夕當天不能把雞吃的一乾二淨,而是大家象徵性地吃幾口,然後就不能吃了。

春節期間的每一天,都要將這隻雞端上來,大家再象徵性地吃兩口,再撤下,再端上。你是不是要問:問什麼要這樣麻煩?其實人們的想法很樸素,為的就是讓雞是完整的,要陪我們過完整個春節,這樣一年就會真的大吉大利!

洗浴

中國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七洗浴為“洗福祿”。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

洗福祿

而在山西呂梁市各地,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乾淨,不留一點汙穢。中國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趕大集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小時候趕集的場景,跟著爸爸媽媽穿梭在熱鬧的人流中,從這個攤位到那個攤位,從春聯到鞭炮,從糖糕到糖葫蘆......

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

糖葫蘆

去玩具攤兒上,買個造型別致的花燈,拿在手裡一玩就是一整天。

還有憨態可掬的泥娃娃,或許做工不是很精緻,但勝在形象、價格接地氣。

和長輩一起挑選福字,選幾幅寓意吉祥的春聯,透著濃郁又旺盛的年味

賣糖葫蘆的老爺爺推著小車,紅澄澄的糖葫蘆插在上頭,酸酸的山楂外面裹著脆脆的糖漿。

還有賣魚的攤位,攤主的手凍得通紅,真誠的向每一位顧客推薦自家魚塘捕撈上來的魚。

旁邊蔬菜攤上,大白菜生菜香菜油菜,可這勁兒的買。

到了過年,家家戶戶都要換新的碗碟器皿,鋥光瓦亮的陶瓷碗,象徵著吉祥如意的花紋。

最後,買一對大紅燈籠,紅紅火火的喜慶,開開心心的回家。

無論是趕集的熱鬧,還是殺年雞的氛圍,都讓這個年年味漸濃,分分鐘觸碰到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每個人嘴角都露出一抹最美的弧線,真誠祝福彼此“過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