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有冠心病要做哪些檢查?CT還是造影?哪個好?今天總算知道了

<strong>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腦血管及顱腦損傷(週一)、糖尿病(週二)、高血壓(週三)、冠心病(週四)、骨與關節(週五)、腦性癱瘓(週六)、頸肩腰腿痛、運動與軟組織損傷(週日)等疾病的居家康復內容,定期更新,驚喜不斷。

<strong>【居家康復第119講】據研究資料表明,我國的冠心病發病率比國際水平高出1倍,且我國每年死於各種冠心病的人數估計超過100萬,而其中有20%的患者因不知患病,死於突發心肌梗塞。因此冠心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就顯得十分重要。胸悶、胸痛以及心前區不適症狀在作為早期發現冠心病方面是有用的,但僅憑此就進行診斷和治療則是盲目和不科學的,必須根據年齡、性別、心血管危險因素、疼痛的特點來估計冠心病的可能性,並依據病史、體格檢查、相關的無創檢查及有創檢查結果作出診斷及分層危險的評價。雖然說如何正確診斷冠心病是醫生的事,但作為患者或健康人,簡單瞭解一下冠心病常用的檢查方法還是大有裨益的。那麼,今天筆者就來說說冠心病常用的檢查方法。

懷疑有冠心病要做哪些檢查?CT還是造影?哪個好?今天總算知道了

<strong>一、心電圖

心電圖是冠心病診斷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診斷方法,是發現心肌缺血、診斷心絞痛最常用的檢查方法。與其它診斷方法相比,心電圖使用方便,易於普及,對心肌梗死的診斷、定位、定位範圍、估計病情演變和預後都幫助,但也有侷限性,需結合肌鈣蛋白、心肌酶、負荷試驗等檢查。心電圖可分為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所有胸痛患者均應行靜息(常規)心電圖檢查,以<strong>獲知心臟跳動的節律。當然了,如有條件或需要可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圖,以更好的監測24小時的心跳情況。因為心律失常很多時候是偶發症狀,常規心電圖難以及時捕捉異常的心臟節律,從而出現漏診,而動態心電圖則能做到24小時監測。

懷疑有冠心病要做哪些檢查?CT還是造影?哪個好?今天總算知道了

<strong>二、心臟彩超(心臟彩色多普勒)

利用多普勒超聲技術,提供血管中血流動力學的豐富信息,<strong>可以動態顯示心臟的結構、心臟搏動和血液流動,從而觀察到心臟的結構和活動異常,比如左心室的內徑(大小)、左心室射血分數、間壁的厚度,瓣膜是否狹窄、關閉不全等。彩超簡便、安全、價廉,便於床邊檢查及重複檢查,但超聲穿透性弱,對某些病變有侷限性,不能看到心肌內部的變化或異常,所以不能判斷是什麼因素造成的這些異常。

懷疑有冠心病要做哪些檢查?CT還是造影?哪個好?今天總算知道了

<strong>三、冠脈CT

冠脈CT的基本原理與傳統的CT是一樣的,但冠脈CT在檢查前需要血管注入小劑量造影劑,在平掃心臟血管的時候,造影劑能使冠脈顯影,然後再通過一些軟件設備,進行冠狀動脈二維或三維重建,將冠脈製成立體圖像,就能看出冠脈血管是否存在狹窄。<strong>冠脈CT可用於判斷冠脈管腔狹窄程度和管壁鈣化情況,對於判斷管壁內斑塊分佈範圍和性質也有一定的意義。冠脈CT具有非侵入性、費用低、靈敏、特異、準確以及不需要住院檢查的優點,屬於無創的檢查手段,但冠脈CT成像質量易受患者心功能、心率、心律、呼吸等因素影響,清晰和準確程度不如冠脈造影,冠脈細小分支不能充分顯示,對冠脈血流的動態觀察不如冠脈造影。嚴重鈣化病變和支架植入術後的患者不推薦進行冠脈CT檢查。

懷疑有冠心病要做哪些檢查?CT還是造影?哪個好?今天總算知道了

<strong>四、心臟MRI(核磁共振)

心臟核磁共振檢查與造影劑配合可以明確患者的心肌缺血或心肌病變類型,對心臟大血管病變及心肌梗塞的診斷尤為準確。<strong>心臟MRI是評價心臟結構和功能的“金標準”,但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如心臟起搏器、血管支架、人工關節等)的患者應嚴格禁忌。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常規的心臟結構與功能檢查,心臟彩超所提供的信息已較為充分,且簡單易行,是更為常用的方法。

<strong>五、冠脈造影

冠脈造影是用特殊形狀的心導管通過手腕或大腿根的橈動脈或肱動脈、股動脈送到主動脈根部,分別插入左、右冠狀動脈口,注入少量的含碘對比劑,在不同的投射方位下攝影可使左、右冠狀動脈及其主要的分支得到清楚的顯影。冠脈造影是目前診斷冠心病比較確切的檢查方法<strong>,可明確冠狀動脈狹窄的病變部位以及估計其狹窄程度、範圍等,並可據此指導後續的治療策略(搭橋還是支架手術?或其他),因此,冠脈造影常常被我們稱為<strong>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

,其優點在於結果的可靠性、準確率極高,但缺點比較明顯,那就是費用比較高(約5千左右),國內一般需要住院檢查,需要在手術檯上操作,最重要的須將導管經穿刺插入身體,屬於創傷性檢查手段,可能在穿刺部位、途徑的動脈、冠狀動脈甚至全身造成一定的損傷。

懷疑有冠心病要做哪些檢查?CT還是造影?哪個好?今天總算知道了

除上述心電圖、心臟彩超、冠脈CT、心臟MRI、冠脈造影之外,冠心病常用的檢查還包括以下內容:

1、<strong>空腹血糖、血脂檢查,包括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以及甘油三酯(TG)。必要時查糖耐量試驗。血糖和血脂數值可瞭解冠心病危險因素。

2、尿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肝炎相關抗原、HIV檢查以及梅毒血清試驗,需在冠脈造影前進行。

3.、核素心肌顯像:根據病史,心電圖檢查不能排除心絞痛時可做此項檢查,可明確缺血部位和範圍,,結合運動試驗再顯像,可提高其診斷敏感性。

<strong>4、負荷試驗:對有症狀的患者各種負荷試驗有助於慢性穩定性心絞痛的診斷及危險分層,但必須配備嚴密的監測及搶救設備。

5、胸部X線片:對穩定性心絞痛並無診斷性意義,一般情況下都是正常的,但有助於瞭解心肺疾病的情況,如有無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臟瓣膜病、心包疾病等。

6、<strong>心肌酶學檢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和鑑別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胸痛較明顯的患者,需查血心肌肌鈣蛋白、肌酸激酶以及同工酶,以及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相鑑別<strong>。

懷疑有冠心病要做哪些檢查?CT還是造影?哪個好?今天總算知道了

最後,值得說明的是,任何一個冠心病的確診,都要通過症狀、體徵、輔助檢查等綜合評估,至於做什麼檢查則因人而異,最好尊重和考慮專科醫生的判斷和推薦,畢竟他們才更懂得您適合做哪一種檢查,<strong>但一般來說都是從無創再到有創。對於選CT還是造影則建議:冠心病患病可能性在15%~50%的患者優先考慮冠CT檢查;對於臨床上不傾向冠心病但又需要排除冠心病以及對冠脈造影手術過於恐懼、介入或搭橋術後療效評估的患者可以選擇冠脈CT;對於冠心病可能性較大或病情嚴重的患者則建議冠脈造影等其他檢查;對於冠心病症狀很典型的老年人,在結合其他信息高度懷疑為冠心病時應該直接進行冠脈造影。<strong>總之,所有胸痛患者均需做心電圖;高危胸痛患者為排除冠心病或篩查患者有無病變及明確病變程度可選用冠脈CT;明確病變部位、範圍,決定治療策略(搭橋還支架?或其他治療)選冠脈造影;看心臟本身用超聲即可,當然了核磁共振則更佳

<strong>要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需要說明的是:

1、本文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診斷及醫療依據,不可替代專業醫師診斷。具體病情不同,康復實施方案必須依據臨床具體情況制定,請至醫院就診後遵醫囑或者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本文作者不對患者因閱讀本文所產生的不當醫療結果承擔責任。

2、參考文獻:《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輯委員會

3、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