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丨X光、CT、B超、磁共振的區別

在醫院,有時候醫生會建議患者做影像學檢查幫助診斷,如X光、CT、B超、磁共振成像,但其實大多數人並不瞭解這四種檢查。

那麼,這四個影像學檢查各自有何功能?又有何區別呢?這些影像學檢查有輻射嗎?

X光

X光片是日常大家接觸較多的一項檢查,它有很強的穿透能力,檢查時相當於給身體內部拍了一張平面影像照片。

醫學丨X光、CT、B超、磁共振的區別

X光主要觀察骨骼大體情況,如有無骨質增生破壞,是否存在椎間孔、椎間隙狹窄、椎體滑脫等情況。

由於骨頭是圓的,片子是平的,深淺組織的影像還可能相互重疊、隱藏,所以有時還需拍側位的X光片。

CT

CT檢查其實也是利用X光給身體拍照片,但X光片只是拍一張照片,而CT則需要為患者從上到下拍很多張照片。

它是一層一層穿過人體檢查的,因此受外物干擾小,簡單來說就是看得更清晰準確。

醫學丨X光、CT、B超、磁共振的區別

這一系列照片經過計算機整合處理後,可以從多個平面觀察組織結構,也可直接反映出人體骨骼的三維形態。

CT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X光片的加強版,價格也高於X光片。在檢查中,如果粗看X光片看不清楚,可能就得選擇做CT進一步細看。

B超

B超的原理是用超聲波遇到不同組織產生反射波,探頭一邊發出聲波,一邊接收聲波,並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

醫學丨X光、CT、B超、磁共振的區別

這就好比挑西瓜,一邊敲,一邊聽聲音判斷是否熟了。

B超以強度低、頻率高、對人體無損傷、無痛苦、顯示方法多樣而著稱。尤其對人體軟組織的探測和血管內血流情況的觀察有其獨到之處。

由於B超的穿透力較弱,對含氣性器官或較小的病變很難檢出,如1cm左右的腫瘤組織B超就不易檢出,有一定侷限性。

MRI

它的中文名叫“磁共振檢查”。它的工作原理是一個人為製造的磁場,然後經過一系列的射頻脈衝(RF)激發、採集、轉換信號,最終得到圖像。

醫學丨X光、CT、B超、磁共振的區別

CT可做橫切面檢查,而磁共振可做任意切面檢查。

磁共振可檢查身體任何方位,包括軟組織,不需要對比劑也可發現頭部血管的堵塞、斑塊和狹窄。

磁場越強,出來的圖像越細膩,但是價格相對也更貴,對乳腺和前列腺的病情診斷有很大優勢。

磁共振的缺點在於耗費時間長,根據檢查部位不同,通常要幾分鐘到十幾分鍾,不適合急症。

同時,蠕動的腸胃器官、骨皮質和鈣化、含氣體的器官(例如肺部)都不適合做磁共振,成像效果較差。

影像學檢查是否有輻射?

談到影像學檢查,其實很多人還比較關心它們是否有輻射,對身體有何傷害。

1.普通的X光片的輻射很小,跟坐一次飛機差不多,不必過於擔心;

2.至於CT檢查,各大醫院對CT檢查都有專門的保護措施,比如把放射量調到適合患者的接受程度,以降低CT檢查過程中所受到的輻射量,其危害在可控制的範圍內;

3.而對於B超的輻射,B超中的“超”說的是超聲波,我們平時說話的聲音稱為聲波,人可以聽到的聲波頻率一般在20Hz-20000Hz。

超聲波的頻率在20000Hz以上,所以人是聽不到的,因此無論做多少次超聲檢查,都不用擔心輻射的問題。

4.關於磁共振檢查,磁共振使用的是強大的磁場和無線電波,沒有 X 射線,沒有電離輻射,對任何嬌嫩的人體組織都不會有傷害,因此不用擔心輻射危險。

醫學丨X光、CT、B超、磁共振的區別

總的來說,這四項檢查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侷限,並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選擇哪種檢查項目還是要根據醫生建議和自身情況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