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學回歸內涵:跟上產業發展是“王道”

在呼籲“教育迴歸”的氛圍下,職業教育人也在探討高職教育迴歸的內涵。

近期,就對高職院校教學現狀展開調查,試圖找到高職教育迴歸的難點。調查結果顯示,<strong>1509位受訪教師中,62.62%的人認為高職教育的根本難點在於“職業教育跟不上產業發展”;48.58%認為實訓條件不夠;43.47%認為教師的實踐能力弱。

高職教學回歸內涵:跟上產業發展是“王道”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張宏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strong>讓職業教育跟上產業發展,應該作為高職教學回歸的內涵。教學質量的提高,應與適應社會、產業和學生的發展息息相關。

“當下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技術迭代速度加快,高職院校師資的專業知識、教學條件尤其是實踐教學條件跟不上產業的發展是不爭的事實。”張宏彬告訴記者。

他舉例說,比如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產業已採用BIM技術並快速向裝配式建築發展,但是現在的課堂上還是講授傳統的砌築工程技術;再如新建的汽車製造企業生產線上很多崗位大量使用機器人,但是現在的課堂上還是講傳統的汽車生產工藝和技術。

“這些現象造成的後果是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企業錄用新員工還需有3個月到半年不等的培訓才能上崗,同時學生初入職時感到自己所學知識過時也會引發對學校的不滿意。” 張宏彬對於教學滯後於產業非常痛心。

高職教學回歸內涵:跟上產業發展是“王道”

四川蒲江:培養雙元制工匠人才

內蒙古興安職業技術學院孟長生教授認為,<strong>當前高職教學質量還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髮展的需要,高職教育本身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與當前高職專業與市場的對接、課程功能的完善、培養模式的建構、教師隊伍的鍛造、管理機制的適應有關。需要通過深化高職教育改革加以解決。”孟長生說。

在孟長生看來,高職教育跟不上產業發展需求,是我國高職教育的一個痛點,“這與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與普通教育過於親密有關”。

近年來,從國家層面到一線教師,產教融合的呼籲聲越來越大。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部署;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

張宏彬認同20年前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影響頗深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提出的理念:<strong>“用明天的技術,培養今天的人才,為未來服務”。

孟長生則講到,高職教育應該是直接滿足社會各方面人才需求的教育,<strong>“理想的高職教育是社會全面發展進步的前鋒,它善於因社會需要而產生,也善於因社會發展而發展,真正與社會發展進步共舞”。

這兩位教授的想法不缺乏支持者。調查報告顯示,71.04%的受訪教師認為高職教學的組織方式應該是“教學工廠”模式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49.17%認為高職院校教師最應該具備的素質是企業實踐經驗。

高職教學回歸內涵:跟上產業發展是“王道”

大豐市職教中心第二批師生冒雨搬進大豐港新校區

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已經通過<strong>升級專業、校企合作等方式,進行產教融合的探索。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副院長黎修良介紹,該學院近年已撤銷了8個與汽車產業無關的專業,增設10個緊密對接汽車產業的新專業。學校與特斯拉、寶馬、北汽、比亞迪等知名汽車企業深度合作,建成多個汽車人才培養培訓基地、生產性實訓基地教學工場,還與企業共同開發專業教學標準、技能考核標準、企業員工培訓標準等。

此外,學校也在嘗試通過<strong>信息技術促進產教融合。黎修良舉例說,<strong>為了適應產業需求,一些高職院校與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通過建設在線智能教室、智能實驗室、虛擬工廠等智能學習空間,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適應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

高職教學回歸內涵:跟上產業發展是“王道”

然而,促進產教融合是一項大工程,需要全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改革的過程臨著諸多挑戰。孟長生表示,首先<strong>要有人為高職教育埋單,如專業設置、教師培養、課程建設、持續跟進的投入要有經費制度保障。

張宏彬則建議,就國家層面而言,要<strong>設立教育型企業,因為在校內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成本太高;在地方政府層面而言,要加快建設區域公共實訓基地,實現專業實踐教學設施的共建共享,提高利用率。

“學校管理者必須具有與社會勞動力市場對接用人、培養人的意識和能力。職業院校辦學是一個職業性辦學、地區性發展、個性化服務的教育,難以照搬照抄某些成功的典型。” 因此孟長生認為:“職業教育雖不追求學術性,但創新、創造是必須的,職業教育創新創造永遠在路上”。

<strong>廣州一瓢U教云為高教教學場景量身打造的智慧校園解決方案,為校區的師生架起溝通互動和知識傳遞的橋樑。我們正在為建設新型高校教學空間而努力,期待與教育生態合夥攜手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