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梨衣:醫健大額融資頻現,IPO市場穩健,投資三大機會出現!

如果說在當下缺乏投資風口的狀況下,哪些行業能夠“屹立不倒”,

醫療健康行業就必定是其中一個。

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反彈後,國內醫療健康行業VC/PE融資案例、規模保持了平穩的態勢,並且頻現大額融資。儘管在退出環節表現亮點不多,但港交所的上市新規出臺及越發多的利好政策的發佈,讓這個行業的前景不可限量。

鯉梨衣:醫健大額融資頻現,IPO市場穩健,投資三大機會出現!

行業存三大投資機會

第一類是具備核心技術的原研藥企業。國內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及併購,部分產品以原研藥身份已在美國進行臨床III期實驗,如能獲得FDA審批,將造就醫藥巨頭。

第二類是具備進口替代能力的醫療器械企業。具備進口替代能力不僅要求企業核心技術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水平,而且要求企業採購能力、批量化製造能力能夠滿足產品所需。我國高端醫療器械可從二三線城市醫療市場做起。

第三類是能夠提供標準化服務的醫療服務企業。隨著鼓勵社會辦醫措施推進,能夠提供標準化、可複製服務的醫療服務企業將會獲得資本青睞。

港交所新規利於產業創企上市

在併購退出方面,2018年第二季度,國內

醫療健康行業併購宣佈案例數量157起,同比上年同期小幅提升;完成案例92起,同比數量明顯回升。與此同時,宣佈併購金額為55億美元,同比減少30.67%;完成併購金額為39.55億美元,同比減少30.39%。

2018年第二季度,醫療健康行業細分領域中,醫藥行業的併購規模佔據最大部分版圖。第二季度中規模超1億美元的完成併購案例共9起,其中醫藥行業便佔據4起。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12月18日,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002382.SZ)擬收購柏盛國際集團有限公司93.37%股權。2018年5月14日,交易完成,交易金額58.95億元。

該次併購完成後,藍帆醫療不但能夠進入心臟治療器械領域,從一家低值耗材企業升級成為高值耗材企業,還一舉成為上市公司中心臟支架業務銷售收入和淨利潤最大的公司,而且還能利用柏盛國際在荷蘭、瑞士、巴西、印度及新加坡等國際市場的優勢,進一步擴大歐美等國際市場。

IPO方面,2018年第二季度,醫療健康行業中企IPO案例數量僅為2例,同比2017年第二季度下降80%;

IPO融資金額為4.06億美元,同比下降65.74%。

2018年4月12日,振德醫療(603301.SH)上交所主板上市,發行募資資金投資項目均圍繞振德醫療的主營業務和發展戰略進行,用於擴大其核心產品產能,新增產品生產線以完善產品結構,提升公司研發實力並進行產品儲備,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2018年5月8日,藥明康德(603259.SH)上交所主板上市,在A股掛牌時間還不到兩個月後,藥明康德決定赴港上市。

2018年第二季度,醫療健康行業IPO賬面回報為8.49億美元,共計16家VC/PE機構基金通過藥明康德上交所上市實現賬面回報,IPO賬面回報規模回升。其中,匯橋資本、國開博裕及中民資本3家獲得超億美元賬面回報。

張海倫指出,儘管該季度醫療健康行業IPO案例數量依然幾近腰斬,但港交所於4月發佈了允許無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新政策,對於正處於快速成長期的國內醫療器械企業來說,是一個長期利好的導向。

4月24日,港交所正式公佈新修訂的上市規則,該規則已於4月30日生效,並接受上市申請。在上市新規中規定,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即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

張海倫表示,港交所新規,對於目前不少創新型的科技企業具有重大影響。尤其對於醫療健康行業的企業,以及有志於投入醫療健康創新研發隊伍的企業來說,或可直接受益,企業創業階段就能融資,以更快發展。

此外,她還表示,隨著大陸CDR未來的落地,今後“港股+A股”可能會是國內公司上市的主流方案。由於政策上的鋪平道路,創業公司可以把經歷更多放在創新和經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