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人的‘大席菜’情結

過去在滕州,婚喪嫁娶,節日慶典招待客人的特色宴席,就是十大碗。當地人親切的管吃十大碗叫做“吃大席”。老人、小孩、男男女女圍坐一桌,熱氣騰騰的十大碗留給一代人深刻的回憶,更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再尋當年吃大席的感覺時便懷念起十大碗來,這是一種難忘的情節。

滕州人的‘大席菜’情結

滕州人的‘大席菜’情結

大席雖然平凡,但卻總能勾起內心深處最珍貴的回憶,它是在日趨同化的城市外表下,最無可取代的獨特印記。只一口,人情的細膩柔軟,故鄉的悲歡冷暖,就在舌尖蔓延開來,相思入骨。現在的婚宴檔次越來越高,菜也更豐富,但卻總少了童年大席的那種氛圍。

滕州人的‘大席菜’情結

滕州人的‘大席菜’情結

滕州人的‘大席菜’情結

滕州,吃大席有一個習俗——“折菜”。就是吃大席的時候,把沒有吃完的剩茶剩飯打包帶回來,然後七葷八素的折在一起,回家熱一熱,一家人又是一頓美餐,折得多的可以吃兩天。而且各種菜折在一起,不僅不會破壞菜的鮮美,反而會增加平時家常菜裡沒有的味道。

滕州人的‘大席菜’情結

其實折菜,並不是滕州才有的習俗,京城叫折籮,“折籮”算是老北京話了,河北地界也有這樣說的。上些年紀的北京人聽著都有些耳熟,曉得細緻的人並不多。《北京土語辭典》的解釋很是有意思:“酒席吃罷,剩下的菜餚,不問種類,全倒在一塊兒……也叫‘折籮菜’。”還真是這麼回子事,過去百姓們的生活都不富裕,頭天的剩菜剩飯捨不得倒,第二天摻和到一起燴食。據說,殘羹剩飯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說是有人專門喜食,此言只是藉口,其實是生活所迫,無奈罷了。

滕州人的‘大席菜’情結

南方鄉下,結婚時的喜酒和剩餘餚饌,都是糟蹋不得,摻合在一起要拿回家去的,那裡人管它叫做“拼攏”,其實和北京的“折籮”、滕州的“折菜”是一個意思。

滕州人的‘大席菜’情結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說,有錢人是不吃“折菜”的。其實也不盡然,孔子第77代嫡孫女孔德懋老人所著《孔府內宅軼事》,有所記載她的父親、第76代衍聖公孔令貽就極愛吃“折籮”,也就是過去老北京人說的“渣菜”。據孔德懋老人回憶:“她父親孔令貽喜珍饌美味,亦愛吃‘渣菜’,問其為何?‘說是有股酸味,好吃’。”據說,“逢到曲阜城裡的大戶喜慶之筵,孔令貽還會派差人端著盆去索要‘渣菜’。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人也越來越忙,家裡再有紅白喜事,滕州人都選擇直接在飯店辦席,簡單方便。在豪華的飯店裡,大家也都變得文明瞭,禮貌寒暄,吃完各自散了,因為衛生意識的提高,也很少要有人折菜,再也沒有了當初吃大席的豪放熱鬧。

滕州人的‘大席菜’情結

為了追尋這種味道,現在滕州,好多飯店和特色小吃店都有大席菜,蘊含著濃濃的懷舊氣息深深的吸引了不少美食愛好者,熱氣騰騰的大席菜帶給自己一種特殊的回憶。

“大席”,看似是一種餐飲方式;

細探之下,它又是一種文化風俗;

再深究,它卻又是一種生活方式,

充斥在很多人的記憶裡,帶著溫暖與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