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從業問答」心理諮詢師會不會被患者影響?

「3分鐘從業問答」心理諮詢師會不會被患者影響?

摘要:在諮詢中會特別強調一點,諮詢師是否有能力利用自己的主觀感受去理解患者所呈現出來的這種關係模式,專業術語叫反移情。

問:心理諮詢師會不會被患者影響,這是怎樣一種體驗?

答:梁明霞

心理諮詢師會不會受患者的影響,答案是:一定會受患者的影響。

每一個患者都有以特定的方式與他人建立關係的傾向,而且這種傾向一定會在諮詢中呈現出來,而且很多時候在第一次初始訪談的時候就會呈現出來。

在諮詢中會特別強調一點,諮詢師是否有能力利用自己的主觀感受去理解患者所呈現出來的這種關係模式,專業術語叫反移情。也就是說諮詢師是用自己的反移情來工作的,所以說諮詢師一定會被患者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對治療是有意義的。

諮詢師的工作方式

那這種影響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呢?要說明這個問題,先來說說諮詢師的工作方式。

1.諮詢師的聽

很多人會說諮詢師就是聽來訪者說嘛,然後還收那麼多錢,是不是不太合理啊?其實現實的情況是諮詢師不僅僅是在聽來訪者說,在聽他說的同時,腦子裡在快速的轉動,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去理解來訪者,這是心理諮詢意義上的關注的聽。這種關注其實和他的親密關係中的他人是差不多的,只不過很多時候諮詢師是不表達的,這就是諮詢師的傾聽。

2.諮詢師的理解

諮詢中,諮詢師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理解和陪伴。理解的時候會用到自己的感受,比如說一個討好型的來訪者,他就會讓諮詢師感覺特別舒服,這個時候,別人也就順著他這麼往下走,你關心我,我感謝你,我就享受你的關心就好了,但諮詢師不會這樣做。

諮詢師的關注點始終在來訪者身上。她讓我這麼舒服,他自己到底感覺舒服不舒服。這就是諮詢師的理解層面。

3. 諮詢師的陪伴

還有一個陪伴的層面,陪伴的主題就是我們要去容納這個來訪者的情緒。就是像一個容器把他的情緒全都容納過來,放到某個地方而不再去返回去。也就是說,這個來訪者在哭,那諮詢師會感受到那種悲傷,但是我們會把這個悲傷像容器一樣給他化解掉,這是的諮詢師的專業性的體現。

怎樣的一種體驗?

至於問答中說那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很簡單,來訪者是什麼體驗可能你就會是什麼體驗,或者你跟他是相反的體驗。

比如說一個來訪者,他說得特別的多,然後你感覺到的是一種厭煩,你並不像他那麼嗨,你感覺到的是一種厭煩,那這種情況,我們就說你可能體會到了,別人跟他交往時的那種情緒。這也是我們的一種體驗。

總之,體驗可能有兩種,第一個就是體驗到他的各種情緒,第二個就是體現體驗到他對面的那個人的情緒。這些東西都是我們用來理解這個來訪者,陪伴來訪者的一個本質所在吧。

會不會很辛苦?

這樣的話就會有人問,那諮詢師會不會很辛苦啊,我想說的確是很辛苦,一個小時的諮詢做下來,其實不亞於講一天課的辛苦程度,但是這是這份職業的一個要求所在,哪個職業都有它的辛苦所在,那我想諮詢師的辛苦就在於這一點。

可不可以給建議?

還有一個在問答中體現出來的,說你給她建議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

我要說一般的諮詢師是不給方法和建議的。但是有的時候也例外,這要看這個來訪者的情況。當諮詢師評估這個來訪者的確需要一些建議和方法的時候,諮詢師會在特別瞭解他或者充分了解他的情況下給到一些方法和建議。

那這個時候,諮詢師更多的是一個智者的身份給到一些建議和方法,同時也會去討論這些建議和方法。

小結

總之,一個諮詢師一定會被自己的來訪者的情緒、行為模式和關係模式所影響。但諮詢師不會避免這些東西,因為要利用這些東西來理解這個來訪者,也就是說利用我們的反移情工作。那建議方面也是在充分理解他、瞭解他的基礎上給到一些建議和方法。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The End—

—“3分鐘從業問答”創辦者簡介—

梁明霞/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學講師

北京大學心理學學士,理工科碩士

熱愛心理學,喜歡精神分析

正在以“不含誘惑的深情,不帶敵意的堅決” 走在心理諮詢的路上……

收藏文章?不如關注我——想更多瞭解自己,瞭解心理學,請持續關注“梁明霞與精神分析”頭條號,“我在這裡,一直在這裡”。


往期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