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吃的最後一頓飯,碗裡總是放塊半生不熟的肉,有什麼寓意?

“斷頭飯”顧名思義就是槍斃前吃的最後一頓飯。古往今來,吃個飽飯,別做個餓死鬼的說法,“斷頭飯”因為是臨行前的最後一頓飯,所以,它是極其的美味的。我國從春秋時期開始,已經有了“斷頭飯”的先例。而宋朝趙匡胤,更是立下了五貫錢的“斷頭飯”標準,要讓行刑的犯人飽餐一頓。

死刑犯吃的最後一頓飯,碗裡總是放塊半生不熟的肉,有什麼寓意?

到了現在,監獄對死刑犯的最後一頓飯會根據他們個人意願,給他們想吃的飯菜。但是,無論是什麼飯菜,都會給死刑犯碗裡放上一塊半生不熟的肉的說法,這個說法有兩鍾觀點:

死刑犯吃的最後一頓飯,碗裡總是放塊半生不熟的肉,有什麼寓意?

一是來源於古代人們的認知。據說,這塊肉是為了賄賂奈何橋上的惡狗用的,這樣可以使作惡的死刑犯順利度過奈何橋,投胎做人;而另一個出處,則表示古代“斷頭飯”的伙食費被層層剋扣,到後來就只剩一塊肉給死刑犯了。這個肉其實上不是真正意義的生肉,而是焯水的半熟肉,押解人員拿肉在死刑犯嘴上抹兩下,就算給他吃過了最後一餐。

死刑犯吃的最後一頓飯,碗裡總是放塊半生不熟的肉,有什麼寓意?

而美國一位藝術家還曾專門記錄過,美國死刑犯的最後一餐。有這麼一個特殊的犯人在死前要了一顆沒有去核的橄欖,他將橄欖吃完後,沒有把核扔掉,而是裝進了衣兜裡。據他說,希望在他死後的墳墓上能長出一顆橄欖樹,將愛與和平傳遞出去,以彌補自己的罪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