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發動中日甲午戰爭,結局很悽慘

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個內閣首相,第一個樞密院院長,第一個貴族院院長,4次組閣,任期長期7年,任內發動中日甲午戰爭,使日本登上了東亞頭號強國的地位。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人物,為何會被一個朝鮮人刺死在中國?

伊藤博文發動中日甲午戰爭,結局很悽慘

伊藤被刺,朝鮮被吞

1909年10月26日上午9點,日本樞密院院長、朝鮮統監伊藤博文乘坐的火車緩緩開進了哈爾濱站。檢閱完儀仗隊後,一行人向出站出口走去,伊藤博文走在了最前面,就在這時,一名青年男子突然衝進警戒線,朝滿面春風的伊藤博文連開3槍。十幾分鍾後,伊藤博文因搶救無效死亡。隨後,一條特大新聞迅速傳遍全世界:義士安重根在哈爾濱站擊斃日本大臣伊藤博文。人們這才得知,這位刺殺者是朝鮮人安重根。

安重根被捕5個月後,在旅順被處決,年僅32歲。在法庭上,他大義凜然地宣稱:“我是為了具有4000年曆史的祖國和2000萬同胞,一舉處決蹂躪朝鮮主權、擾亂東洋和平的奸賊。”然而,事與願違的是,這次刺殺卻加速了朝鮮的陷落,伊藤博文的遇刺,成為日本完全吞併朝鮮的絕好藉口。1910年8月22日,日本迫使朝鮮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同年10月1日,日本統監府改為總督府,從此開始了對朝鮮長達36年的全面殖民統治。

伊藤博文發動中日甲午戰爭,結局很悽慘

留學英俄,變革救國

1841年,伊藤博文出身於長州藩(今山口縣)山村的一個貧農家庭,15歲開始參加政治運動,是個“尊王攘夷派”干將,在1862年還參加了火燒英國公使館的激烈活動。但第二年,伊藤博文選擇了赴英留學,他在英國時,對政治制度等的研究特別熱心。從英國歸來,伊藤博文成為明治維新政府的得力人物,積極推動國內的各項政治改革,十分活躍。

伊藤博文發動中日甲午戰爭,結局很悽慘

1881年,伊藤博文積極推動引入英國的政黨內閣制,次年又赴俄研究君主立憲政體制度一年。回國後,伊藤博文大顯身手,在1884年頒佈“華族令”,將舊貴族階級以及新湧現出的有功之臣、軍人,分成公、侯、伯、子、男五個爵級,組成貴族院成員,伊藤也自列公爵之陣。

1885年12月,伊藤博文建議廢除太政官制,實行內閣制,出任首屆內閣總理大臣兼宮內大臣,在1889年2月1日推出其主導制定的日本第一部憲法,創建了獨特天皇制國家,被譽為“明治憲法之父”。此後,日本在強國路上一路超越亞洲各國,絕塵而去。

伊藤博文發動中日甲午戰爭,結局很悽慘

統監朝鮮,出師未捷

1894年,伊藤博文參與策劃了日本對朝鮮的侵略和中日甲午海戰,戰後與中國簽訂《馬關條約》,其苛刻無比的條款也是由伊藤圈定的。甲午海戰使得大清帝國顏面無存,在俄、德、法三國干涉下,日本放棄了對遼東半島的領土要求,向清政府勒索3000萬兩白銀“贖遼費”了之。

日本在甲午海戰後吃得太“肥”了,這引起了俄國的警惕。日本人也知道如果要吞下朝鮮,日俄之戰不可避免。1904年,島國日本決定與領土遼闊的俄國一戰,在西方鉅額軍費的支持下,日本戰勝了俄國,黃種人戰勝了白人,中國和朝鮮卻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伊藤博文發動中日甲午戰爭,結局很悽慘

1905年,伊藤博文被任命為第一任朝鮮統監,1907年迫使朝鮮簽訂第三次日朝協約,將朝鮮變為日本的保護國。但是伊藤博文本人是反對日朝合邦的,在1909年的閣議中他便公開表達反對立場,表示“合併是長期的問題”,這與許多參與日本對朝鮮政策參與者的想法並不相同。

當伊藤博文被安重根刺殺身亡後,主張日朝合併的一派成為日本對朝鮮政策的主導者。伊藤博文的死,使日本少了一個最清醒的大腦,日本擴張的野心大大增加,最終走向了敗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