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州城裡尋找一隻熱氣騰騰的扒雞!

清朝初期漕運繁忙,德州是一個重要的轉運樞紐,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運河沿岸出現了拎著籃子叫賣燒雞的小商小販。作為扒雞的原型,燒雞初露頭角。在清朝乾隆年間,德州扒雞被列為山東貢品送入宮中供皇室貴族們享用。據說五十年代,國家副主席宋慶齡從上海返京途中,曾多次在德州停車選購扒雞送給毛主席以示敬意。後又隨著鐵路線的發展,德州扒雞可謂是星羅棋佈,出現在火車站大大小小的廣場上,因此得以北上南下,馳名全國,進入了全盛時期。德州扒雞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雞”。

去德州城裡尋找一隻熱氣騰騰的扒雞!

“扒”是魯菜的一種常用烹飪手法,也代表了魯菜複雜的工藝,一般要經過兩種以上的方式加熱處理才能算是地道的扒菜。據傳在康熙三十一年,德州城西門外大街有一個叫賈建才的人,經營著一家燒雞鋪。有一天他有急事外出,囑咐小二看顧,小二睡著了,醒來發現煮過了火,但是沒想到這樣方式做出來的雞確實香氣誘人,顧客蜂擁而至前來購買。事後賈建才改進技藝,就出現了扒雞的最初做法,即大火煮,小火燜,用現在的說法就是要先武后文,文武有序。扒雞的“扒”也起源於此。

去德州城裡尋找一隻熱氣騰騰的扒雞!

說到扒雞,德州人可大有講究。扒雞的冷熱,口味重還是輕,燜煮時間的長短,這些都對扒雞的口感造成差別,本地人只認新鮮扒雞。不止德州人,坊間對於德州扒雞的評價也褒貶不一。有人認為現在的扒雞都是真空包裝,不如新鮮剛出爐的扒雞口感好;在綠皮火車年代,還有很多人買扒雞時一不小心上了當。

去德州城裡尋找一隻熱氣騰騰的扒雞!

被稱為“華人談吃第一人”的唐魯孫先生就曾寫過這樣的故事:他被曾養甫先生強烈安利,坐火車經過德州時,一定要讓茶役到站臺外面買一隻扒雞來嚐嚐。有一點,千萬別在站臺上買小販的扒雞,因為買來的可能不是扒雞,而是扒烏鴉。原來當年曾養甫先生坐快車經過德州時正是晚飯前後,站臺燈光黯淡,每隻扒雞都用玻璃紙包好,看起來只只都是肥大油潤,等買上了車,撕開玻璃紙一吃,才知道受騙上當,可是車已經開走了。

去德州城裡尋找一隻熱氣騰騰的扒雞!

唐魯孫先生坐車經過德州時想到了曾先生的安利,讓茶役去買來一隻扒雞和兩個發麵火燒,拿來時扒雞還熱氣騰騰,撕扒雞時還有些燙手。唐先生吃飽之後接連灌了幾大杯濃茶,倚枕看書,哪知一枕便酣然入睡,醒來時車已經過了天津兩三站,只好等車到了北平停靠,換車折回頭去天津。

去德州城裡尋找一隻熱氣騰騰的扒雞!

其實仔細想想,不管是扒烏鴉還是扒鵪鶉,都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德州扒雞的火爆程度。

隨著時代發展,保鮮技術和食品安全的要求都在升級,德州扒雞的產業鏈也越來越發達。只不過真空包裝的扒雞似乎少了些風味,所以如果有機會,一定要親自去德州,認真在當地的美食城裡尋找一隻新鮮出爐熱氣騰騰的扒雞!

去德州城裡尋找一隻熱氣騰騰的扒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